临汾扶贫开发工程投入逾32亿 10个县市形成“一县一业”

2015-04-24 08:33: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市10个贫困县实施了肉鸡养殖、设施蔬菜、翅果油树、干鲜果经济林、有机玉米为主要内容的片区开发项目,初步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产业扶贫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2亿元,10个贫困县每县重点打造了1个-2个产业扶贫标杆企业;组织31450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扶持187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完成千村万人就业培训8600人,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1.74万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帮助贫困村新上项目1365个,投入帮扶资金1.87亿元……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全市上下决战贫困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结合实际、创新方式,着力构建“大扶贫”战略格局,实现了贫困地区的大发展、大变化。

    4月14日上午9时,8辆中巴车驶入吉县东城乡东城村,缓缓停在了该村苹果标准果园示范园区。从车上陆续下来近160余人,是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带领的全省扶贫开发现场推进会观摩团,不仅有全省各市和58个贫困县扶贫办主任,还有中央驻晋定点扶贫单位挂职干部。

    负责接待观摩团的吉县扶贫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通过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能人大户贷款需求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扶持,大力推进金融富民扶贫工程,截至3月底,已为1559户贫困农户发放贷款3996万元。能人大户及企业贷款134户4250万元,超出全年计划撬动4000万元以上信贷资金总量的106%。针对果业发展农户资金短缺和产业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实施互助资金和贷款项目,目前全县已开展互助资金试点32个村,全县苹果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观摩团成员走进果园,边听边看,边看边问。在田间地头,大家对果园里安装的防雹网、防雨袋、太阳能灭虫灯、诱虫板等设备逐一仔细参观,并不时与果农就互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互动交流。

    “我市从2007年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经过8年多的发展,这项工作已覆盖10个贫困县,54个乡镇、253个贫困村,到2014年底,累计借款8.28万人次,发放借款1.05亿元,互助资金在我市的持续推广,有效缓解了贫困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为这些村的长远发展留下了永久的‘乡村银行’。”市扶贫办主任杨刚杰介绍说,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是“政府主导、银行参与、市场运作”的扶贫模式,临汾以这种模式为主导,重点打造了小额信贷、互助资金、风险补偿金“三合一”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现在10个贫困县风险补偿金全部到位并设立专户存入各相关合作银行,确定出贫困试点村31个,各县结合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发展特点,对有创业及贷款需求的农户进行摸底统计,深入贫困村宣传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政策5万余人次。

    目前,有富民贷意向的贫困户及能人大户有25000余户,贷款金额约9亿元,有强农贷意向的扶贫企业及合作社有350余家,贷款金额约18亿元……杨刚杰详细地解说,深深吸引了观摩团的每一位成员。

    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一块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在大宁县而吉村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光伏电站,观摩团成员眼前一亮,大家迫不及待地走进光伏电站配电室,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杨刚杰介绍说,2012年,我们就将市电力公司扶贫工作队安排在大宁县而吉村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2013年5月,赴河北英利集团考察洽谈合作模式并开始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去年先后两次参加国家能源局在安徽金寨和北京举办的光伏扶贫专项会议,之后又组织三个试点县有关人员赴山东青岛考察取经,为推进光伏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项目实施上,2014年年底前我市共启动了10个试点村项目建设,设计标准全部为100千瓦光伏电站。目前建成电站的有7个村,实现并网发电的有5个村。今年我市规划建设90个试点村,除国家试点县吉县、大宁、汾西每个县确定的10个村外,又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在12个县规划安排60个村。到2015年年底,我市100千瓦光伏电站总规模将达到100个。

    大家得知该项目运行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为目标,在全市1000个贫困村建设1000个装机容量为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用电站的收益扶持贫困户、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同时以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为目标,利用荒山荒坡、设施农业建设10兆瓦以上的光伏电站,每座10兆瓦电站每年向扶贫部门捐助100万元,对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每人每年补助3600元,大家对光伏产业和扶贫开发相结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运作新模式。

    随后,观摩团先后参观了山西达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吉县车城乡车城村全县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吉县屯里镇窑渠村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大宁县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区和工业园区、大宁县太德万亩有机苹果产业园区、隰县阳德塬“一县一业”万亩玉露香梨产业基地、隰县黄土镇无鲁塬金融富民扶贫试点村产业项目、隰县黄土村光伏扶贫项目。大家纷纷表示:这次观摩参观有看头、更有学头,回去后要学习借鉴临汾市扶贫开发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因地制宜把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好、建设好,真正让项目发挥效益,为打好打胜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记者 范韶华

点评

                                                                           打好打胜扶贫攻坚战

    我市是农业大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从2012年起,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覆盖到全市17个县(市、区),成为全省扶贫开发涉及县最多的市。近年来,我市在扎实搞好常规扶贫工作的同时,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大力开展具有临汾特色的扶贫工作,在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大胆创新,超前谋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全省扶贫开发现场推进会的召开,为我市展示扶贫成效、寻找发展差距提供了难得机遇,为全省市县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架设了平台。我市将紧紧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学习借鉴兄弟市、县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力量,不折不扣打好打胜新常态下的扶贫攻坚战,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