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曲沃如何激活全县经济一盘棋

2015-07-13 09:03: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曲沃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再次实现“双过半”。截至6月底,已完成1602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0.02%,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这样说,从2012年迄今,该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圆满实现了“四连增”,在提振完成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信心方面影响巨大,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2012、2013连续两年,该县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位列前三名,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中,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有速度才会有超越,有拼搏才会有收获。从“开门红”到“双过半”再到“满堂红”,该县主要经济指标为何呈现出稳增长的态势?

    小暑已过,笔者从机关到企业、从园区到景区、从农家到田间一路走来,干部群众澎湃的创业热情、抖擞的敬业精神令人振奋。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该县采取调精一产、做强二产、激活三产的举措,说起来“丰满”,做起来“完美”。

    工业经济瞄准转型升级

    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兴则曲沃兴、工业强则曲沃强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园区、马庄新型装备制造园区、山西国际陆港该项目园区、紫金山黄金产业开发园区等“五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钢铁为主导,焦化化工、新型建材、精密铸造、轻工制造等联动发展的循环工业产业格局。

    近两年,国内钢铁行业持续遭遇市场“寒冬”,钢材价格急剧下滑,钢企利润大幅缩减,钢铁企业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该县组织所属钢铁企业主动求变、积极应对。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推动、联合发展”的原则,2013年2月,由立恒公司牵头,联合通才公司以及周边县市等6家钢铁企业,组建成立晋南钢铁贸易公司,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物流、统一销售、抱团发展,赢得区域市场话语权,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吨钢成本下降160元左右,仅原材料采购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资金近10亿元。

    园区企业依托晋南黄河金三角电商平台,大力推行电商销售模式,实现了产品销售和终端客户的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销售费用,进一步稳定了区域销售市场。自上线以来,立恒公司由原先的13家协议客户发展到现在电商客户800余户,网上销售量已突破150万吨,占到销售总量的70%以上,单日最高网上成交超1.5万吨,按每吨减少费用20元计算,累计增加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在钢价持续下滑的新常态下,为企业直面行业危机,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了主动,闯出了一条内部驱动创新发展、全方位降本增效的新路子。

    强力推进节能循环发展,先后投入近20亿元,对主要装备全部配套了全回收、全利用、全循环的节能环保设施,推广应用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艺技术,推进废气、废渣、废水工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工序用水全部实现循环,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后重复利用,工业“三废”全部“吃干榨净”循环利用,实现了低消耗、零排放、高效益。主要工序全部配备消烟除尘等环保设施,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低碳发展。

    目前,该县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铁、钢、材、焦化、建材成龙配套、余能多级转化、废弃物综合利用、上下游产业关联互动的循环工业体系。年可节约标准煤70万吨、节约用水450万吨、减少网供电10亿度,节约资金8个亿。

    落实省市各项惠企政策,积极为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坚持组织县内重点企业,召开并参加市里组织的银企洽谈会、专题座谈会。县委书记朱晓东、县长郭惠勇,带领骨干企业多次跑临汾、上太原协调金融部门,有效地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已为企业落实资金近3亿元。

    据笔者了解,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为重点企业争取国家用电优惠政策,一年来已争取直供电14亿度,节省电费7000多万元。其中,2014年组织立恒公司参与了市直供电交易,分别与临汾热电和兆光电厂签订交易量为3.6亿度的供电合同,每度电价比网购节约6.5分,一年为企业节约电费2000余万元。

    推进主导产业链条延伸,“十二五”以来,该县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换代、装备水平提升和产业链“两端”延伸,已形成了煤—焦—化产回收—煤气发电、焦—铁—钢—材、生铁—铸造—装备制造等循环产业链。园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先后建成了1860立方高炉、180万吨双高速线材、145万吨焦化、150万吨高速线材和100万吨矿渣微粉等一批重点项目。

    通才公司高速轧材项目,采用全套进口设备。意大利达涅利吐丝机、德国西门子电控设备和瑞士森德堡打捆机,提高了运行速度,产量比国内同行提高10%-15%。引进德国四面肋轧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轧制高端产品奠定了基础。更换磨具后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焊条钢、冷镦钢、弹簧钢和轴承钢等优特钢品种,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去年以来,该县清理取消涉企不合理收费项目14项,涉企收费较上年减少1403万元。与此同时,涉煤收费项目的取消,使立恒、通才等企业在原煤采购成本上,每吨煤降低50元左右,每年节约资金达1.5亿元以上。

    现代农业力促提档加速

    该县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了以“晋之源”统一冠名的太子滩现代农业、曲村现代农业、磨盘岭生态农业、里村红提葡萄、北董优质大蒜、浍河北岸观光农业、汾河滩涂循环农业、杨谈精品苹果等八大系列精品园区建设,使全县各类高效农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蔬菜大棚目前发展到了7000余栋,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据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56元,同比增长13%。今年上半年,为5381元,同比增长10%。

    全力以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小麦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0.97亿公斤,单产每亩近400公斤。与此同时,紧紧抓住该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机遇,大力推进了“晋之源”八大系列现代农业园区的扩容提质工程,各大园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在以品牌创市场方面,积极探索推广“农户+互联网+客户”的营销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让农户与客户直接对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为有效解决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今年上半年,该县在晋之源杨谈精品水果园区的樱桃销售上,通过引导当地种植户运用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推介和销售,使在线下销售每斤10—15元的樱桃,在网络上售价达到每斤20—40元,销售利润翻了2至3番,平均亩产收入增加近5万元。为带动全县各大农业园区打造电商平台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互联网交易的市场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还扎实推进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涉及102个村、面积达25.6万亩的摸底调查,为确权登记的平稳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大力实施“晋之源”八大农业园区扩容提质增效工程,依托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等项目,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的双提升,已完成设施果蔬420亩,露地果蔬2850亩。

    “晋之源”太子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三位一体”光伏农业项目,目前制作菌种60万棒,项目区水、电、路已建成。

    “晋之源”杨谈精品水果园区,已发展露地樱桃500亩,桃树100亩,苹果1200亩。标准化基地建设1049亩,其中老园区改造450亩,实施树形改型、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挂粘虫板。

    “晋之源”北董优质大蒜园区,新发展大蒜面积500亩,积极推广大蒜加蔬菜种植模式,并在园区内拱棚区实施水肥一体化和高垄育苗技术,示范30亩。

    “晋之源”曲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好并育苗30亩,正在建设80亩,已调整好土地60亩。

    “晋之源”磨盘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修建防渗渠道600米,推广无土栽培技术60栋蔬菜大棚,在蔬菜大棚内推广秸秆还田技术40栋。

    “晋之源”里村红提葡萄园区,已发展露地葡萄面积550亩,现已投入资金220余万元;设施葡萄完成苗木定植190亩,新建拱棚130余亩,完成投资320余万元;引进大田葡萄新品种如克瑞森、红地球等,引进设施葡萄新品种如黑巴拉多、碧香无核等,推广“V”字型架,水肥一体化技术,新打机井3眼,解决园区葡萄灌溉用水。

    “晋之源”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园区,栽植柳树、杨树100亩,种植莲藕150亩,现实版QQ农场、采摘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园区内林下养鹅目前有鹅苗8000只,入社养殖户已达47户,从事专业养殖人数达118人。

    该县注重创新农技推广,制定了该县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专家、农技员聘用及考评考核等制度,选聘了省、市、县三级8名专家,全县录用100名农业技术员,遴选了1000名农业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作为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周边2万农户。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在巩固和拓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科技网络书屋、专家咨询系统等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率先在全市实施了云平台建设,即“农技宝”的推广应用。

    不久前,该县农委与曲沃电信公司签署了服务协议,基层农技员、技术专家、平台管理员等100余人完成入网工作。搭建集推广管理、技术培训、专家咨询、信息发布、经验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相融合,与农民生产经营相融合,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提高技术服务到位率,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文化旅游打造黄金产业

    该县坚持把文化作为立县之魂,积极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晋国文化旅游区、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磨盘岭现代农业观光区、太子滩休闲度假区、浍河北岸生态旅游区、景明自然风景区和晋园、申园、绛园、顾园等景区景点建设,一个以“晋文化”为主线、以“六区四园”为支撑的全县域、大景区文化旅游格局正在渐趋形成。

    今年以来,坚持“文旅融合”的既定思路,通过多元投入、强点扩面和全方位宣传推介,稳步推进了以弘扬“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区四园”精品文化旅游带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条长50公里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走廊。

    位于曲沃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分布面积近11平方公里,包含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等文化遗存,特别是上世纪末期发现并发掘的9组19座晋国国君墓葬和10个车马坑,出土了上万件珍贵历史文物,为研究和完成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晋文化的发掘、展示、利用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在此原址上建成的晋国博物馆,是山西省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和全国唯一的一处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

    曲沃有关黄帝的历史遗存十分丰富,不仅村村建有黄帝庙为全国罕见,亦有大型陶寺类型的古聚落遗址,这为研究黄帝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实地资料,也是开发根祖文化、祭祀文化旅游项目的绝好资源。

    太子滩温泉度假区内的万憬二期仿晋庭院项目,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预计国庆节具备开放条件。太子滩高新农业园区的高智能科技玻璃日光温室大棚、无土蔬菜栽培、千亩荷塘等农业观光项目,以及莲花岛、申园、晋国历史文化展厅等文化旅游项目也陆续建成,成为山西颇具盛名的休闲度假旅游首选地之一。

    浍河水岸风光旅游区内的晋都民俗风情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今年新开工建设的晋国青铜艺术博物馆正在进行主体二层施工,预计年内全部竣工并对外开放。

    引导社会资金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开展古建筑认领保护工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靳家祠堂得到了认领保护和修缮开发,目前已初步具备对外开放条件。至此,全县已有8处古建筑得到了认领保护。

    在宣传推介上,该县精心制作了《诗经山水·晋都曲沃》旅游宣传片,启动了4A级景区申报工作,并通过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介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宣传。通过全方位地包装推介和坚持不懈地广泛宣传,切实让“晋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曲沃旅游的知名度得到持续提升。

    该县在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带过程中,由开始的“六点一线”扩展至现在的“六区四园”,由“培育亮点”逐步向“系统开发”转变。在景区建设了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酒店、宾馆、停车场,完善了各景点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在景区周边鼓励建设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家庭式旅馆和农家乐,建设精品小吃街、购物步行街。

    磨盘岭农业观光旅游园区,依托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已形成以磨盘岭为中心,岭下万亩大棚菜,东岭千亩甜柿树,沟地百洞双孢菇,南岭十里养殖带的蔬菜、甜柿、蘑菇和养殖四大产业。在景区项目示范带动下,全县大棚蔬菜建设范围由原来的3个乡镇扩展延伸到7个乡镇,由原来的5个片、15个村发展到10个片70多个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7800余栋,面积达到3.万亩,亩均效益达万元以上,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磨盘岭农业观光旅游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据了解,目前,该县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乡村旅游十分活跃,果蔬采摘、品尝农家饭、农事体验等乡野味道十足的游乐项目,正在成为曲沃旅游的热点,乡村旅游热也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速,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

    近日,该县旅游产业再次传来好消息,据县文物旅游中心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5.6亿元。王建先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