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快速推进
——市区北城壕(西段)拆迁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市区北城壕(西段)在以往一直是临汾环境污染的重灾区,是每年政府防汛工作的重点地段。为彻底治理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隐患,改善人居环境,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联片改造工程确定为市区重点工程,工程自去年5月10日动工,于今年7月底提前一个多月完工,除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其他各部门联动配合外,拆迁工作的稳步推进及落实到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联片改造工程东起鼓楼北大街,西至东二街,南至城墙(含城墙),北至向阳西路。其中包括棚户区改造工程、防汛排水及道路工程和古城墙东延修复工程,而拆迁工作作为改造中的重点与难点,影响并决定着其他工程的进度。为此,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曾多次实地调研检查、开会指导,以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项目工程的稳步推进。
据了解,此次拆迁涉及临汾经济开发区滨河办事处后楼底村和尧都区龙潭社区居民,共需拆迁房屋214户,房屋拆迁面积达118437平方米。尧都区龙潭社区作为此次拆迁的重点,承担着94户的拆迁任务,其中占据河道的有21户、古城墙边的有15户,接到拆迁任务,龙潭社区主任带头作表率,拆除了自家平房,社区居民见到政府治理的决心,开始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社区拆迁工作人员根据市区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联片改造工程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挨家进行丈量、摸底,核实房产证、宅基地使用证的合法性、有效性,针对拆迁中遇到的难点户,拆迁人员成立三人小组,一对一耐心给拆迁户做思想工作,了解户主的困难与拆迁诉求。在拆迁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拆迁户认识到工程的惠民性,纷纷开始搬迁。龙潭社区有一户养鸽子的居民,由于鸽子在磁场作用下,搬家容易受到影响,户主为此一直不愿搬迁,经过社区人员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多次沟通协调,反复做思想工作,户主终于同意配合拆迁,主动搬出住所。像这种情况,在拆迁工作中经常碰到,拆迁人员只能耐心劝导,并严格执行拆迁政策与法律法规。
拆迁人员需要面对的除难点户外,还要面对有些拆迁户切实存在的困难。徐忠贵的房屋位于河道区域,占地约460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946平方米,2002年因癌症手术负债累累,80岁的老母亲还需要他照顾,生活窘迫,对拆迁工作一直有所抵触。副市长杨治平检查工程时,了解到拆迁工作遇到的难题,专程到徐忠贵家中看望、慰问,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北城壕环境恶劣、污染严重,居民生活质量低下,该工程就是要解决汛期隐患,彻底改善百姓生活,为民造福,杨治平希望徐忠贵服从大局,积极配合拆迁。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拆迁工作稳步推进,拆迁户纷纷搬出北城壕。针对个别尚未搬迁的户主,在劝说工作进行的同时,其他工程也同步开展。在防汛排水及道路工程中,考虑到这些户主的安全问题,施工人员专门为其民房安装钢板支护柱,仅此项花费就达60余万元。人性化的施工及惠民的建设受到百姓的称赞与肯定,烈日炎炎下,施工工人汗水湿透衣衫,周边居民还自发送去瓜果饮品,为工人消暑。
尧都区和临汾经济开发区在拆迁工作中协调多方利益,规范行为秩序,在与群众打交道中讲感情、讲道理、讲规矩、讲法律,取得了拆迁户主的理解与认可,使百姓从抵制拆迁工作到支持工程作业,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施工队伍如期入场,最终保障了工程的提前完成。昔日臭水沟、今朝景观路,如今北城壕(西段)旧貌换新颜,改善并提高了拆迁范围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功能,推进了城市化建设步伐。(张玉萍 李羿玫)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