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整治大气污染、关停污染企业、改善水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总抓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环境建设年、环境提升年活动,向着生态文明、美丽临汾的宏伟目标不断砥砺前行。5年间,我市空气质量稳定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中上游水平,2011年12月正式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区二级以上天数逐年增加;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十二五”期间,临汾的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群众的生活指数更高了。
控源治污 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5年间,为了坚决淘汰关闭落后生产工艺和设施,我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临汾市焦化冶炼等重污染企业治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淘汰关闭焦化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及设施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包联责任制,保证了淘汰关闭任务的完成。
在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市政府制定了《临汾市重点工业企业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全市1407家工业企业实现了全面达标;2013年和2014年,我市组织实施了“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年”活动,全面提高重点行业污染防治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我市出台了《临汾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建成了洪洞县赵城精细煤化工、曲沃县冶金、襄汾星源、山西焦化等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与此同时,全市有100多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环保执法监管上,我市实行了环境监察执法人员驻厂监管制度,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天候监管。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作为增强环境监管能力的重要措施,全市所有重点企业已经全部实现在线监控。
特别是2015年,我市根据实际,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示范项目为载体,加快节能减排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第一批5大类16个项目中,截至目前进入调试的5个,正在建设的5个,其余6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市政府还将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列入政府投资计划,以奖代补,投入500万元用于养殖企业污染治理。
标本兼治 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抓手,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大工程”、城市环境百日综合整治“六大行动”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013年起,我市正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全市上下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在不断巩固“创模”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活动。2012年12月24日,我市创模规划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评审。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城区周围工业污染源、市区煤烟炉灶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城中村环境污染、危废医疗废物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六个专项整治活动,环保、交通、工商、卫生、交警、住建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印发了4个创新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环境质量整治工作。同时,我市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制订了实施方案,每年年初下达年度行动计划,市政府和17个县(市、区)分别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
2015年,我市组织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组成单位和有关工作人员,赴河北省石家庄市考察学习大气污染防治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开展了“空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全市27家焦化企业已有9家开工建设焦炉烟气脱硫工程,全市12台30万以上燃煤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可研编制。临钢除中板车间外,原有的高炉、转炉和焦炉已永久性关停。另外还投资5000万元将市区6个城中村的7080户居民燃煤炉具替换为清洁环保炉。
综合治理 改善水环境质量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将原执行排污标准统一为执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标准;2013年,提出了管网建设、监测记录、排放标准、环境应急、保障措施、责任分工等管理标准;2014年,我市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现全覆盖,并在全市推行污水处理厂运行月报告制度。
“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全市严格实行重点流域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促进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改善;全市开展了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定期组织汾河流域县市和重点企业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水质监测结果,研讨治理技术,调度治理进度;每年对汾河流域的重点排水企业按照新标准要求下达限期治理。同时,我市积极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科学划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对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坚决予以搬迁或关闭取缔,建立饮用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5年间,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年稳定在100%。
2015年,我市认真落实“水十条”,以水源地监管、污水厂运营为重点,对汾河沿线5个县(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3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实施深度处理升级改造;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上,强力推进35个201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项目,市人大组织了2次《水污染防治法》专项执法检查,市县两级环保、住建部门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汾河排污口联合执法及月商机制,持续加强对水环境监管;严格实施跨界断面考核全覆盖,汾河、涝洰河、浍河、沁河、昕水河等重点河流水质持续好转;开展了污染黑臭水体的调查,成立了专门机构,申请了专门经费;投资500万元用于龙祠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美化、泉域封闭工程已全面启动。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