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我市扎实推进"千村破零行动"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党建工作与全市发展大局深度对接、深度融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促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千村破零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引领和助推了全面小康进程。
市委针对70%以上集体经济“空壳村”无钱办事等问题,从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从2015年开始选取30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先行先试,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2016年,在调研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大力实施“千村破零行动”,充分运用财税、土地、金融、人才四项政策,探索兴办产业、发展旅游、党建+合作社、电商等六条路径,把“破零”成效与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岗位报酬“四挂钩”,使全市2962个行政村中1813个“空壳村”集体收入达一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2亿,同比增长19.7%,走在了全省前列。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了村党组织核心地位;提升了村党组织为民办事能力,有效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2016年超额完成减贫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坚持强党建促发展,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建强组织引领发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转化升级29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整撤换58名村党组织书记,查找失联党员5109名,健全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按每村10万元、3000人以上村15万元落实1.2亿元农村党建工作经费,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引领发展能力。提升能力助推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大规模培训干部,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贵州组干学院等培训基地,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县乡两级重要岗位干部522人。对912名“第一书记”进行两轮覆盖式培训,对贫困县农村党员开展覆盖式培训,有效提升了各级党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压实责任倒逼发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督查通报、约谈问责等形式,压实责任,立下“军令状”,形成时间倒逼、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工作机制,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责任感。
探索“六条路径”,加强发展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探索“党建+”发展路径。兴办产业增收。对靠厂、临企、交通便利、农业产业集中的309个村,采取原材料供应、初加工,领办交易市场、运输队、建筑队,通过兴办农产品包装、贮藏、深加工等链条产业,增加集体收入。租赁土地增收。对拥有集体耕地、林场、水面以及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等资源的771个村,通过土地流转、整理改造、集约化经营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吉县、隰县着眼于增加土地附加值,在集体土地、荒山上栽植苹果树、梨树等,变发包裸地为发包果园、枣园,实现收入翻番。物业经营增收。对城中、城郊、集镇周边的369个村,成立家政公司、物业公司、便民服务店等,获得集体收入。尧都、侯马依托城市区位优势,56村成立家政公司、36村成立物业公司,年均增收两万元。盘活资产增收。对拥有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厂房、生产装备设施的325个村,通过资产重组、直接租赁、集体资产入股经营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发展旅游增收。
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风光、红色革命圣地、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的131个村,充分挖掘特色,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主体参与等方式,发展休闲、文化、红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兜底帮扶增收。对集体资产、资源匮乏,人口较少的山区偏远村,通过企业帮扶、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大宁县通过政府“购买式”造林,28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吉县、汾西等贫困县通过光伏电站,299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用活“四项政策”,打通发展瓶颈。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土地、人才、税收等要素,大胆探索,破除体制障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发展资金上,市财政每年列支2463万元,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结合实际,采取以奖代补、设立财政融资担保公司等办法,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有的县还把每村1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在土地管理上,对72个村、12000多亩复垦治理土地,全部移交村集体管理和经营;对村集体兴办的产业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在干部帮扶上,选派912名“第一书记”、2070支工作队驻村帮扶,为662个贫困村制定发展规划,引进项目620多个,创新“党建+”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干部因村施策发展集体经济。在税收优惠上,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6年全市57000多户小微企业享受到增值税减免,共计减免增值税11767.92万元。
推行“四个挂钩”,激发发展动力。严格兑现奖惩,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把集体经济“破零”与年度考核挂钩,采取“10分钟视频展示+3分钟问题分析+书记点评+进展通报+综合测评”的模式,重点听取了各县(市、区)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汇报,通报了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干部选任挂钩,县、乡换届时,中央、省委表彰的12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部提拔重用。49名优秀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好的村干部进入乡镇班子,2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因集体经济薄弱取消提名资格;与创先争优挂钩,作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评选的重要内容,去年“七一”表彰时,8名村党组织书记因村集体收入较低被取消参评资格;与岗位报酬挂钩,对202名完不成目标任务、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干部扣发绩效报酬,对521名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进行奖励,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李向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