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坚持开放战略 挺进国际市场

2017-08-26 08:45: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28日上午,我市首趟中欧班列开行,满载出口货物的75012次集装箱列车,由山西方略保税陆港园区驶出,直达德国慕尼黑。中欧班列的开行,为我市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开辟了一条新的快捷通道,夯实了我市进出口增幅稳居全省第一的基础,标志着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我市狠抓外贸政策落实,推进加工贸易转移落地,大力调整优化贸易结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探索服务贸易新突破,着力营造宽松的外贸发展环境,保持了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山西拓展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定位。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临汾—德国慕尼黑”中欧班列首发仪式在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举行,开通“临汾—慕尼黑”中欧班列,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途径。

  本次中欧班列满载1202.5吨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铸件和工程机械件,使用8只40英尺集装箱和66只20英尺集装箱装运,共编组41车,这批货物将从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出发,西出新疆阿拉山口,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终点抵达德国慕尼黑站后,将再分发到波兰、捷克、罗马尼亚、法国和意大利5个国家,用于供给欧洲10个世界知名机械设备工厂使用。班列全程运行里程1万余公里,比原来我省通过海运向欧洲国家出口货物的到达时间缩短了30天。

  目前我市及周边往返欧洲的贸易货源丰富,其中相对稳定的产品主要是铸件,每月出口约420个小柜,每月最少可开行5趟班列。为确保中欧班列的顺利开行,我市在省里的支持下,积极与方略陆港集团、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铁路局、太原海关、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对接,打造了集铁路、公路于一身的全程国际联运“门到门”物流总包方案,为内陆腹地成功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圈夯实了基础。班列缓缓驶出方略保税陆港园区,驶上了提升山西省对外开放水平、驱动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征程。

  搭建接轨世界的“桥头堡”

  方略陆港集团始建于2007年4月,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需求,抢抓设立临汾综合保税区的历史机遇,遵循“着力补短板、完善供给侧;立足大健康、服务惠民生”的发展方针,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京津冀一体化、中部崛起等战略,打造中西部独具特色的内陆港;打造黄河金三角工业品交易中心;打造全球医疗设备加工贸易园区。截至目前,集团业务已辐射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商品包括日化用品、休闲食品、农副产品、保健食品、母婴用品、电子产品、书刊杂志、烟酒、机电化工设备与产品、化肥、粮食、大宗工业品等40余类上千个品种。合作的客户遍及周边国有或民营大中型企业。借助平台优势和完善的服务模式,集团累计为周边企业提供各类融资30.8亿元,直接、间接汇聚和带动我省绿色税收17亿元。

  2008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批准,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设立,成为山西省设立的唯一一家集功能叠加、政策优惠于一体的保税物流中心;是全国首批17家扩大试点保税物流中心之一;是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全省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中现代物流业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我市“双百”重点项目。它的设立对整合全省外经贸资源,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向山西转移,加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是我市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全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助推器,是内陆地区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加速器。

  今年3月28日,临汾市创新开放东融工程(天津)启动仪式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举办。我市组织30家重点外贸企业赴天津自贸区参观学习。召开临汾市外向型经济座谈会,邀请天津市海关、部分京津冀外贸企业代表参会,促进了我市外贸企业与京津冀外贸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会议期间,方略陆港集团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局、临汾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7月,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方略内陆港—天津港—广东”铁海联运集装箱专线于日前顺利开通。据悉,首票货物为60TEU生铁,已由侯马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专用线通过火车开往天津港,而后通过海运运达虎门港。本次专列的顺利开通,进一步推动了两地之间铁海联运的快速发展,也标志着山西南部地区至天津港间的物流快速通道正式打开。

  挺进国际贸易大市场

  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我市对外贸易稳步向好。据海关统计,1至7月,我市进出口总额完成9.2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1%)30.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其中:进口完成2.8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8.3%)54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出口完成6.3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7%)23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我市对外贸易一月一个新台阶,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文件,研究制定了配套措施,为全市外贸企业创造了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去年,我市建立了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定点包干、定点帮扶外贸企业制度,实现了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包干外贸企业“全覆盖”。今年我市继续推行并强化了这一制度,通过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在6月15日举办的山西(珠三角)加工贸易产业合作对接会上,我市专题推介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和承接重点产业,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对话互访机制,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正在落户临汾。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恒泰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拉动了全市外贸增长。

  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新业态,我市以侯马经济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依托,实现了产业聚集,形成了以大宗商品B2B电子商务为重点,网络零售电商、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兼顾的多业态发展格局。今年,侯马经济开发区被山西省商务厅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全省4个园区被认定为示范园区。与此同时,我市抓住自由技术进出口登记工作下放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顺利完成了下放承接工作。第一份登记证书——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的“精轧机HAGC技术支持服务合同”证书已颁发,全市服务贸易实现了新突破。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