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新城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以来,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建设,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实现了乡风文明和谐,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让我们走近新城镇,近距离感受其建设“全国文明村镇”的内涵。
地处襄汾县城郊区的新城镇,辖40个行政村,4.2万农业人口,是一个农业大镇。这里,人文历史悠久,有闻名全国的“丁村遗址”和“丁村明清民居”,吸引着八方宾客;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盛产的“官滩枣”获得“中国绿色生态官滩枣之乡”的美誉,富裕了一方百姓。自2011年12月,新城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以来,镇党委、政府以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为目标,紧紧围绕文明村镇建设,实施民生惠农工程,加快产业富民步伐,全力打造“先行发展新城、生态宜居新城、平安和谐新城”,全镇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新城镇陈郭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村里人住上了新楼房,自来水进入了农户家。
提起过去的陈郭村,村民们这样描述:垃圾、柴草到处都是,鸡舍猪舍臭气熏天。而如今的陈郭村绿树成阴,干净整洁,环境越来越美,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因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了。
据陈郭村党总支书王胜彪介绍,近年来,为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落后的面貌,投资280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道路,配套排污设施,实施道路绿化和天然气、集中供热入户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内高标准的文体广场、幼儿园和卫生所一应俱全,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其实,陈郭村只是新城镇优化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城镇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激发了群众爱国、爱党、爱家的热情,促进社会和谐,树立了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全镇实现了通村道路和街巷硬化、自来水、文体活动广场、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等两轮“五个全覆盖”,群众用上了沼气、煤气、天然气、电磁炉等清洁能源,村民的生活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
为保持村容环境整洁,该镇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实行保洁常态化管理,聘请144名农村清扫、清运保洁员,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在农村积极推广垃圾不落地、直接进填埋场式管理,使广大群众养成了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如今的新城镇,村子美了,环境好了,村民生活得更加舒心了。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明乡村”
“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孝敬公婆、家庭和睦、勤俭节约……”这些散发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为了让这些传统美德贯穿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新城镇连续两年开展了文明和谐创建“十佳”系列评选活动,通过推荐评选“文明和谐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卫生示范户”,以家庭文明和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以道德模范促进全社会个人品德建设,各村每年参加评选的户达98%以上。
“评选活动注重的是过程,我们要让全镇每家每户群众都参与进来。”新城镇党委书记杨江滨说,“参与的过程,就是大家学习、受教育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大家的亲身参与,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村民整体文明素养的目的。”为此,新城镇向全镇农民朋友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文明在心中、改变每一天”文明和谐创建主题实践活动中来。2012年,该镇有4个村荣获临汾市“文明和谐村”荣誉称号,今年,又有5个村申报市级“文明和谐村”。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镇投资380余万元,新建成27个文体休闲广场,篮球场、健身场、农民娱乐室、农家书屋等体育文化场馆和设施一应俱全。每天晚上,各村委会广场上,百余名村民和着悠扬的乐曲,跳起健身舞;农家书屋里,村民们静静地读书看报,认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了解致富信息,增强自身的致富本领。
此外,每逢春节、元旦等节假日,新城镇都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和篮球、象棋、书画、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全镇形成了团结和谐、文明上进的氛围。邓曲、张槐、沙女等村群众自发编撰村志、自编戏曲,推动了乡村文化大发展。陈郭、张槐、赵曲、夏梁等村对威风锣鼓、转身鼓进行重新开发和包装,使其走向了市场,从铿锵的锣鼓声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的新城镇,打麻将赌博的不见了,酗酒闹事的没有了,邻里关系融洽了,村容村貌好了,学科学想致富的多了。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和睦友善、乐于助人的农村新风尚潜移默化地在各村悄然形成。
发展农村经济迈向“富裕乡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就谈不上和谐文明。近年来,新城镇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农业发展上,该镇按照“南枣北粮、东桃果,城郊畜菜”的调产思路,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培育现代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区,形成丁村白莲、官滩枣、城郊畜菜三大主导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在梁坡、邓曲等沿汾河6村规划种植节水莲菜2000亩;依托山西十大名枣—— —官滩枣品牌优势,在官滩、蒙亨、柴庄、伯玉等村发展枣林1.6万亩;在陈郭、圪塔、六家咀等村栽植优质核桃5000亩;在刘村、闫店等村发展规模养猪、养鸡场18个,全镇猪存栏1.2万头,鸡存栏21万只;在陈郭村规划建设了千亩无公害温室番茄园区,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工业发展上,该镇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全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契机,不断创优发展环境,使高科技、低能耗、环保型的戎子酒庄分公司在当地落户。
该镇还围绕丁村旅游开发,建设旅游公路,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古村落民俗风情街建设,奋力打造“中国国画第一村”;引导村民发展丁村土布、丁村家宴和旅游纪念品加工等第三产业,建设农家客栈、购物商城和农家乐饭店,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如今,文明之花在新城镇各村竞相绽放,新时代的新城人正在党的富农政策的感召下,全力建设经济繁荣、民生殷实、平安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城镇,昂首阔步地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