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丰收

2013-12-30 08:24: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十面“霾”伏、PM2.5超标,当众多地方的人们因环境污染而忧心忡忡时,安泽县的百姓正天天享受着好天气。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安泽县每天空气质量均达二级以上,其中一级天数102天。

近年来,安泽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生态安泽”建设步伐,发展循环、生态、绿色经济,打造最宜人居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增幅位居临汾乃至全省前列,被临汾市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梯队”。与此同时,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并获得了“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多项荣誉,使全县百姓同时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

精心呵护生态家园

安泽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林木覆盖率高达67.2%,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全省的清洁水源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集聚人气、吸引投资、拉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安泽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争先发展,又要长远发展的理念,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之中,编制完成了《安泽县生态功能区划》、《安泽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一系列纲领规划,制定了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等12项生态发展子规划,将安泽的生态建设全面融入到产业调整、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之中,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遵照严格的生态规划,安泽从方方面面做好生态保护,全力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造林绿化上,坚持“身边增绿”和“山上治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山岳景区绿化、通道绿化、城区绿化、村庄绿化、工业园区绿化五大精品工程,全方位提升造林绿化品质,今年累计完成工程造林绿化1.11万亩。建立了全省一流的森林防护队,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整治盗砍乱伐、毁林开荒。水环境保护上,在和川、府城、冀氏三个断面设立监察点,做好沁河全流域监察保护、水资源保护等工作。推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严厉打击非法捕鱼、乱采河沙等行为。开展实施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系统配套工程,全力确保生态平衡和安全。狠抓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该县严格项目源头把控,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园区开发上,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评”、“三同时”制度和三个“一律不批”,先后否决污染项目12个,环评执行率达100%。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全县所有企业完成烟气脱硫设施、地面除尘站和污水内部循环系统改造升级,确保企业废水零排放、烟尘达标排放。加大了重点企业监管力度,建设太岳、永鑫焦化污水、烟尘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企业的远程监控。

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民共享的、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该县按照“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要求,将集约、绿色、环保、低碳作为城镇化建设鲜明特征,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全力打造最生态、最宜居的美丽城乡。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为目标,实施了天然气接入、垃圾处理、沁河县城段综合治理、月亮湾湿地公园、沁河生态走廊等工程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城市环境。投资1.2亿元完成了沁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加快沁河、义唐河、县城周边山系、公共休闲绿地绿化整治工程,打造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亮丽景观,全力呈现湖光山色、显山露水的城市风光。采用BT模式,投资2.54亿元,启动实施“一纵一横”精品街道、城中村改造工程,完成了府东街、府北街路面铺装及人行道改造、巷道硬化。突出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与山西国新能源集团公司合作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加大城市锅炉、建筑施工扬尘、公路抛洒和城市垃圾的管理,对城市实行全天候保洁。以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县城为抓手,整治市容市貌,规范城市秩序,加强执法监督和道德约束,引导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塑造生态宜居的良好城市形象。

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打造生态完善、现代农业、宜居新村为一体的沁河走廊,309国道、326省道绿化净化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精品带以及各具特色、带动力强的7个连片区,构建“一廊两道七区”新农村建设格局。以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为契机,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集中力量完善沼气池、农村垃圾、下水道、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实施“美丽安泽、清洁乡村”活动,建立农村环卫机制,由财政专项支付农村保洁经费,防止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真正解决“脏乱差”。同时,高标准设计建设功能完善的农民住宅,着力发展有机绿色循环农业,通过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统筹处理环境建设、产业发展等要素,不断改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致力将每一个村庄建设成亮丽景点。

大兴生态绿色产业

安泽县林木覆盖率达67.2%,位居全省第一。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经济优势,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呢?该县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安泽连翘年产量达400万公斤,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被省农业厅确定为“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并取得了连翘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该县在小黄村、石渠村建设了连翘育苗基地,依托国营林场、专业合作社,每年春秋两季实施野生连翘加密,“十二五”将完成连翘育苗1000亩、野生抚育50万亩、加密栽植50万亩,加快了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集散地建设。在优质核桃种植上,与省林科院合作,规范化建设示范园区,引进培育优质核桃5.3万亩,核桃产业成为了林业产业化的一个拳头项目。与临汾亿家美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4.2万亩有机玉米示范基地,积极运作有机玉米产业化项目。同时,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转化等环保养殖模式,全县的畜牧养殖量突破了百万头(只)。

“春游黄花、夏揽青松、秋赏红叶、冬观白雪”——安泽生态旅游的四张名片,更是安泽生态之美的真实写照。该县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建设,按照“一带”(府城沿河精品旅游带)、“一线”(红色旅游路线)、“五区”(黄花岭、红叶岭、安泰山、青松岭、段峪河五大景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整合旅游资源,搞好综合开发,以荀子文化园为龙头,配套建设黄花岭、红叶岭、青松岭、麻衣寺塔、郎寨塔、段峪河瀑布、桑曲革命教育基地等景区,推出一批生态、休闲和红色旅游精品。同时,加强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接待和推介力度,引导景点周边群众发展农家接待、农家乐,开发剪纸、挂饰、民间刺绣以及土特产为主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收入,使生态旅游成为安泽经济新的增长点。

(通讯员 苏晓峰 宋海刚 魏建云)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