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五城联创”打造宜居美丽山城

2014-01-13 08:15: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县城里街道整洁宽敞、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街道两旁,塔松、冬青迎风挺立;商铺外广告牌匾整齐划一;广场上晨练的群众个个生龙活虎……隆冬时节,当我国中东部地区被雾霾笼罩时,在乡宁却依然空气清新,天空湛蓝。日前,笔者走进乡宁感受“五城联创”带来的变化。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乡宁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稳步提升。2010年2月,乡宁县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实施“五城联创”的战略部署,就是从2010年开始用3到5年时间创建省级卫生城、双拥模范城、环保模范城、园林城和文明和谐城,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宁。3年时间过去了,乡宁的“五城联创”取得阶段性胜利。2012年省级卫生城创建成功拿牌,2013年9月双拥模范城接受省市两级相关部门初步验收,园林城、文明和谐城推进强势,目前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正在整装待考。

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凝聚“创模”合力

2010年,“五城联创”工作伊始,乡宁县委成立了“五城联创”领导组和五个分领导组,书记、县长分别担任三个领导组组长,县四套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担任副组长,主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工作中,不管是县级领导,还是部局一把手,都包联挂名,出征担责。把县城划分为7个片区,与10个乡镇一道包联到县四套班子成员名下,一包到底。

为确保“创模”工作任务的落实,该县建立了“创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和协调会,先后研究制定了《乡宁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实施方案》、《乡宁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部门职责分工》、《乡宁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省级环保模范城的33项考核评价指标,分解到“创模”成员单位,落实到人头,确保“创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县政府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创模”目标任务责任书,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创优评模的主要依据。坚持每年确定实施一批“创模”重点工程,明确包联领导、责任单位、标准要求、完成时限,采取倒排工期、现场办公、部门联动、观摩汇报等办法强力推进,并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让人民群众知情参与、监督评判,确保“创模”各项任务按期、按质、按量全面完成。

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务求“创模”实效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自“五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县乡村三级和各整治主体单位企业总投入超过10亿元,其中“创模”和环境保护方面直接投资超5亿元。在载体上,一年一重点、一年一主题,2010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清洁工程百日综合整治六大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专项整治“亮剑”行动”、“环境建设年活动”等。

净气,天更“蓝”。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3座焦化企业精细化脱硫项目,县城热源厂安装了全自动脱硫装置和布袋除尘设施,在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产业,坚决取缔污染严重的淘汰落后产业,关停2家粘土砖厂。投资近亿元,新建了县城集中供热热源厂,铺设供热管网3.5公里,供热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7%。积极推进集中供气工程,新铺设煤气管线30余公里,城区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87.4%。投资170余万元,更新了空气质量PM2.5自动监测设备,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治污,水更“清”。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4000立方米。县域内焦化企业废水全部回收利用,煤矿企业全面推进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投资1.3亿元,对流经县城的鄂河河道进行修复治理,共治理河道8500米,敷设排污暗涵8500米,建设蓄水橡皮坝6道,种植绿化面积9万平方米。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罗河城区段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了县城供水引黄工程。

造林,地更“绿”。坚持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与省级园林城同部署、同规划、同推进,按照“立体增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集中布绿、荒山造绿”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强生态建设。2010年以来,投资1.5亿元,造林绿化15万亩;投资1450万元,绿化通道129公里;投资5000万元,完成18.4万平方米的鄂河生态园工程;投资763万元,绿化迎旭大街38880平方米;投资694万元,绿化滨河路6720平方米;投资389万元,绿化明珠广场11800平方米;投资1086万元,绿化迎旭广场4500平方米。

城乡共建,县域更“靓”。坚持以“五城联创”为载体,以创促建,致力打造大县城、提升小城镇、优化新农村。大气魄、大手笔推进大县城建设,以迎旭大街东延工程为主轴、拆迁20余万平方米的营里新区的“三纵九横”路网建成通车,县城面积扩大了一倍,为再造一个新县城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实施了明珠广场、体育馆、新城区幼儿园、迎旭广场改扩建、临吉高速引线、吉河高速引线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品位大幅提升。高标准推进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农村连片整治工程,积极创建环保示范村镇,目前该县共创建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文明村、3个生态示范矿井。

源头降噪,人居环境更“静”。加强交通、商业、娱乐、建筑施工等噪声源的监管和控制。投资1亿多元,启动实施了省道342线乡宁过境路段樊家坪至金桥沟改线工程,管头、台头、枣岭等小城镇也都开通了镇区过境公路,从根子上解决了大型运输车辆穿城而过造成的污染。针对小孩过十二夜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陋习,采取教育疏导和严查重处相结合,逐渐移风易俗,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为全县居民营造了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巩固“创模”成果

“创模”工作易见效也易反弹。为防止创建工作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从创模一开始该县就着眼构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准入机制,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大项目”坚决说不;“铁面”执行环境保护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项目,坚决予以关停取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无缝可钻、无处可藏。(通讯员 师耀泽 高尚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