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 扮靓临汾北大门

2014-03-30 19:27: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题记:仲春时节,万物更新,处处生机盎然,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现场更是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辆来来往往,电焊枪发出的滋滋声,劳动者的欢笑声……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演奏出一曲激情澎湃的“工地交响乐”。

3月21日,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城区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认真仔细地对3号橡胶坝消力池进行混凝土灌注前的钢筋铺设和绑扎,已经修好的主堤坝上写着“安全第一”四个大字,以时刻提醒工人规范操作,精细操作,严把工作安全和质量安全“两道关”。

霍州市地处临汾市北端,素有临汾北大门之称,也是临汾建设百公里汾河经济带的北端起点。汾河从霍州城中穿城而过,将其从中隔开,分为河东、河西。汾河流经霍州市共两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是霍州市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区,也是霍州汾河段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汾河生态治理工程对霍州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霍州汾河生态治理工程长度为23.4公里,城区段深度治理共有4.6公里,城区外一般治理18.8公里,共有14个标段,建设项目包括河道整治疏浚、堤防新建加固、支流及入汾口治理和城区段蓄水工程、生态绿化等工程。”霍州市水资办副主任张爱国从大学水利专业毕业后便一直从事水利工作,对每项工作都十分熟悉。谈起汾河生态治理工程,他说: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是霍州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治理长度最长、最全面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于2012年启动实施,在完成了立项、环评、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后,于2013年2月27日进行了施工招标,工程建设14个标段全部确定了施工单位之后,一场堪称史无前例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便拉开了序幕。

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对每个施工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施工材料从源头抓起,严格按照国家质量的各项标准对材料进行检验,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爱国介绍,所有原材料都会通过施工员和监理员的抽查,严格到每批材料都抽查,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在施工前,项目部统一组织,对工人们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岗前培训,以确保每位工人都能掌握操作程序,施工现场由监理员进行监督把关。同时,项目部还会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一线,对现场进行检查和督导。

“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立即拆除重新再修。”张爱国说,质量这关马虎不得,一定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面对。

去年10月份,在一次巡视检查中,发现一个标段的工程出现了泥浆不饱满现象,便现场要求该标段立即拆除进行重修,已经修好的3米多长的工程重新返工,直到检查合格才允许继续施工。

“工程质量绝对没问题,混凝土都是按照配料表来配料,有严格的配料比例。”工人裴青社正在进行水泥灌浇钢管模型的固定,“水泥用的是最好的,钢筋也是国标钢筋,每一项都达到了标准。”严格的施工质量执行标准和施工程序,确保了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安全。为了把汾河建设成为老百姓安心、放心的民生工程,霍州市百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建设工程指挥部对工地进行完全开放,让市民进行全程监督,“每天都会有老百姓坐在河边观看施工,对工程施工可以进行公开监督,如果有什么质量问题,随时可以提意见。”张爱国介绍,老百姓的极大关注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人们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施工质量也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截止目前,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投资近3亿元,其中已经完成清淤184.14万立方,堤坝建设加固11.7公里,完成库区防渗底板14.54万平米,建成橡胶坝两座,城区段已经具备蓄水能力,近期可投入使用。霍州城区的5座蓄水橡胶坝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总长3.8公里,宽140米的蓄水库区,可以调节霍州城市的小气候,平衡城市中的人工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位。

“看着汾河一天天变美,心里也感觉舒坦多了。”在汾河边居住的一位市民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的汾河是脏、乱、差,附近居民图方便随便往河道里倒垃圾,一到夏天便有很多蚊蝇,这下可好了,经过治理后环境也变好了,河水也变清了,出来进去心里都觉得敞亮!”经过生态治理后的汾河霍州段将旧貌换新颜,集美化、环保、防汛、旅游休闲为一体,在满足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增加了水面和绿地面积,改善了周边环境,给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对改善城区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