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段:倾力打造精品版

2014-03-31 08:14: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春分时节,槐乡大地垂柳青青,草长莺飞,桃红李白。记者置身于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洪洞上游段施工现场,沿河两岸人头攒动,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人心潮澎湃。

“我们对汾河上游段进行中度治理,目前正在实施的是二级平台建设。”洪洞县水利局总工权青海指着正在作业的工作面介绍,“中度治理的主要建设内容是河道清障疏浚、整修旧堤坝、修筑新坝、栽植防护林带及景观树木、贯通及硬化坝顶道路等,整个工程预计5月底就可以基本完工。”驱车行走在14公里长、20米宽的汾河东坝堤防路上,记者看到:百米汾河河槽平整宽阔、两岸堤防护坡加固整齐完好,数十台挖掘机沿河顺序排开,在二级平台紧张施工,百余名工人师傅顺着开挖过的深槽砌垒石块;数十人的专业绿化队工人正趁着绿化的大好时节忙着栽植树木。

这条堤防路是根据洪洞县规划建设甘亭、洪洞、赵城“一城三区”的发展格局,在洪洞城区至赵城段建设的沿汾通道,其与城区滨河东路相连,两侧将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14公里的“绿色长廊”。

承担工程绿化任务的是一家来自太原具有二级设计资质、一级施工资质的专业绿化队,其负责人丁宏志介绍,为保证高质量完成绿化工程,我们进行科学设计,合理施工,栽植适合当地环境的垂柳、刺槐、紫穗槐、竹柳、爬山虎等6个品种,交叉种植,乔灌结合,高低错落,既保证美观大方,又保证起到生态防护作用。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是一项造福当地百姓、利在千秋万代的民生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洪洞段治理任务是33.7公里,总投资15.24亿元。自2012年1月,洪洞县启动实施工程以来,按照“全段设计、分段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对上游段进行中度治理,中游段(城区段)进行深度治理,下游段进行一般性治理,目前,已实施完成了中、下游段的工程建设任务。

如今,当人们徜徉于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洪洞县城区段,昔日脏乱差、臭水横流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清草碧、桃红柳绿、亭台楼榭、曲径通幽,优美的环境,迷人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变化之大让人惊叹,速度之快让人赞叹!其实,这得益于洪洞县在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中,动手早、力度大,进度快,尤其是率先开展的河道清淤工作为全市实施治理汾河工程带了个好头,成了全市汾河工程建设的排头兵。

为把汾河治理这一利民工程做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标杆工程,该县千方百计做好工程征地补偿工作,从维护大局,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原则出发,制订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补偿方案,维护了群众利益,赢得群众对汾河工程的理解支持,征地工作顺利完成;工程建设过程中,市县领导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建设难题;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建单位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倒排工期,严把工程质量和进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制订了指挥部工作制等28项制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监理人员深入工段,坚守一线,跟踪旁站,恪尽职守,随时指出、纠正施工中的问题;质检人员增加质检频次,及时反馈施工信息。指挥部选派10名业务骨干,深入到现场,全程跟踪守候,勤察看、多指导,严把技术质量关,并分派专人到工段,协助解决施工中通路、供料、存料、用电、用水等一切问题,协调施工、技术指导、监理工作,搞好前线服务,为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将用两个多月时间,完成汾河上游段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届时,一个碧波荡漾、绿意盎然、人水相亲的汾河自然生态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权青海底气十足地说。(记者 孙言兵 田青松)

责任编辑:刘静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