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卢凯)腔高板急、慷慨激越的蒲剧邂逅曲调婉转柔美的越剧,会擦出怎样的火花?6月2日,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40余位师生来到古老蒲剧的发源地临汾交流学习,就两大剧种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行探讨交流。
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这个原本只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剧种,目前已经发展为中国大陆第二大戏曲剧种,在全国广受欢迎。1953年摄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电影,至今仍为广大影迷和戏迷津津乐道;2006年,越剧与蒲剧同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于1955年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等人倡导下创办,1996年正式易名为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2003年成为上海戏剧学院嵊州教学点,是一所闻名全国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承担着为全国越剧界培养越剧艺术人才的教学任务,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员工70多人。聘请一批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和京剧名家、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作为学校顾问;组建由著名越剧演员、导演、文化名人组成的越剧名家导师团,经常来校讲学、授艺和指导。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与省内外演出团体建立了相互信任而稳定的供求关系,保证了除升学外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办学至今,学校已先后向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1200多名优秀演员、演奏员,培养了艺坛明星白雪、李玲玉和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黄美菊等优秀青年演员20多人。
“我们此行的目的既是文化交流学习,同时也是体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借鉴经验,从而推动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副校长钱仁华介绍,2011年,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前往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交流学习,蒲剧青年演员们高超的技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听到临汾学员在参观该校练功大厅时感慨“在这样的练功大厅练功,即使累死也值得”的感慨后,校方决定到临汾回访,让学员们体验临汾小梅花剧团演员们艰苦的训练和生活,学习椅子功、帽翅功、水袖功等蒲剧绝活。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师生们将实地参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研究所、魏村牛王庙元旦古戏台,同时前往临汾文化艺术学校、临汾小梅花蒲剧团进行艺术交流,就创作、演出进行探讨,观摩临汾市蒲剧团演出,在结束此次行程前,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还将与小梅花蒲剧团联袂演出,演绎蒲剧的高亢激昂和越剧的婉转柔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