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近段时间有部分手足口病的患儿来到医院就诊。而朋友圈内也出现了众多转发手足口病的帖子,提倡不亲吻孩子。
面对手足口病,有的家长表示,孩子并未接触过病人,也没怎么出门,怎么就传染上了手足口病呢?面对这些疑问,记者咨询了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温主任。
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温主任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宝宝,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手足口症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烧一般持续4日至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泡。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
温主任介绍说,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起病,孩子会出现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大多数患儿都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
专家还表示,手足口病目前没有有效治疗药物,所以重在预防。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温主任还表示,手足口病属于常见病的范畴,所以得了手足口病以后,家长不要过度的恐慌,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不要给孩子乱吃其他的药物,这样会给孩子的胃肠和肾脏增加负担,无论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愈后都是非常良好的。(李媛)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