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毕业季”还在持续,而各种情绪发酵也让这些学子们经受着一次次的考验。毕业季的来临,大学生要面对身份的转变,难免会出现迷茫、焦虑以及自我怀疑的情绪。而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因为偶尔的“失败”,加之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便会出现挫败甚至退缩的情绪。近日,记者就“毕业季”的学生心理采访部分学生,并咨询心理专家。
“不想长大”带来迷茫情绪
应届毕业生吴迪称,刚找到工作时很兴奋,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就消失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让我经常觉得莫名的烦躁,常常怀疑这份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吴迪说,她有些后悔刚毕业就参加工作,现在很想辞掉工作考研,但又担心考研失败。
而对于毕业生赵静来说,目前所面临的现状让她觉得像做梦。“7月份毕业后,家里给我找了份代教的工作,可是我不想去,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怎么去教学生呢?为了这还和家人吵了架。”赵静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想找什么工作,也不想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被“挫败”捆绑打击的压力
对于即将迎来,或者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年轻人,总有一些不良情绪在发酵。
工作了一个月的王敏杰感觉压力很大,除了业务不熟练外,更多的压力来自前辈们的“教导”。“我还没毕业就被家人安排到银行工作,因此不仅各项业务需要熟练,密集式的测试更是让我措手不及,再加上前辈们的说教,我心里特别不舒服。”王敏杰说。
刚刚在一家投资公司上班的赵红丽说,她一直在家长们“应该是这样”的教育下长大。“上学时,分数总被家人拿来和别人比较,到了找工作时,又被告知什么样的工作才适合,连谈恋爱都要选择有正式工作、家里条件不错的才行。”赵红丽说,一旦有不符合“标准”的就会被说教。
征服现实让心与行同步
对于毕业生“不想长大”的心理,心理专家段惠萍表示,这是缺乏独自面对压力与挑战能力的表现。“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受父母保护,性格较为自我和脆弱,对现实预期不足,又没有足够的调整适应能力,因此不少学生都有‘不想长大’的情绪。毕业以后,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但这些学生的适应能力有限,还没有做好准备,因此会产生纠结情绪,加之来自家人的压力,反抗‘长大’的心理加剧,不断地影响工作和生活。”段惠萍说。
此外,她表示,毕业季是学生们承受各种压力的阶段,家长和社会都应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积极、健康地进行引导教育。刚刚进入工作的年轻人,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失败”的自由,不要用所谓的标准去评判,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相信他们,即便做的不顺,也要积极的鼓励,让他们尽快从挫败的打击中走出来,而不是增加心理压力。(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