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阅读:《少年中国说》曾写道: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建设的接班人。
12岁,正是上小学的年纪,说起写文章也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一些套路,然而,我市第一小学学生师浩岩在12岁时创作出版了一本中篇科幻小说《3+1小学生清华学术记》。在这本书中,他打破了常规的写作套路,并在书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整篇读来构思巧妙,情节动人,语言练达。
创作小说展才华
近日,记者见到师浩岩和他的父母,倾听少年出书的幕后故事。
12岁的师浩岩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来完成这部科幻小说,全书有16章,字数达27000字左右。尽管他只有12岁,但书中内容逻辑清晰,语言练达,是一部集科幻、知识、游记、历史等题材的小说。这本书令很多成年人对师浩岩的“文学才华”刮目相看。
这部科幻小说讲述的是赛天乐、胖小天、尔比三个小孩去清华大学的游记经历,三位主人公从不爱学习的调皮孩子到沉迷于知识海洋的向上少年。翻阅其中内容,发现故事的线索明确,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全过程,小说里的内容想像力丰富、语言老练而又充满童趣。
师浩岩今年六年级毕业,创作这部小说时还是5年级的小学生,写书得益于他从小爱看课外书的习惯,而且他的语文成绩也特别好,并多次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不仅爱读书,会写作,师浩岩的英语成绩也名列前茅,获得过英语大赛临汾市第一名。
创作来源于生活
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写书是比较吃力的,这个年龄段的知识储备和语言水平很有限,更别提是写中篇小说。据师浩岩自己讲述,自己以去过清华大学的游记为灵感来写这部小说,写作过程中他的好朋友也参与部分创作。
写书过程中有一个经历让他影响深刻,就是在2014年7月份小说已经有大致模型,但是他还是觉得有欠缺的地方,正巧当时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在临汾举办,顿时师浩岩有了思路,对,这本书还缺少‘体育’的章节”,于是,经过3天“人间炼狱”,他完成了本书的第16章节,自此,此书也就基本成型。
说起小说能成书,师浩岩说他是受舅舅的影响,原来,他小时候听妈妈讲过舅舅也在5年级的时候写过一本书,那时,师浩岩心里就有一个梦:超越舅舅!于是,这个梦想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这部小说的自序里,师浩岩写出这样一句话:孟母三迁成就了亚圣孟子的一生,而妈妈对我的爱成就了今天的我。”他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想感谢的人很多,但最想感谢的还是妈妈。
对此,师浩岩的妈妈曹女士认为,孩子能写书,也是因为从小孩子就爱看书的习惯。在师浩岩二三年级时,孩子就迷上了《大中华寻宝系列》和《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后来又爱上了历史题材的书籍,有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高洪雷的《另一半中国人》等,爱看书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有的时候孩子放学回来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视,而是翻开课外书籍,这俨然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评价孩子的这本书时,师浩岩的父亲说:孩子的内动力也是推动创作的一大原因。”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曹女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做出一个榜样,平时工作回家她也会不断学习,孩子看到家长的努力,也会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师浩岩说出心里话:我的父母不仅是我的长辈,而且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师浩岩自评道:写书过程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写书的经历会让他的思路更加开阔。我还会朝着这一方向继续努力,为自己加油。”记者 郭秀婷 遆红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