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展厅迎来开门红 30余项目演绎本土风情

2015-09-10 13:49: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卢凯)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9日,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隆重举行。我市30余项参展项目迎来开门红,在向游客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同时,更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当天上午,省城太原下起了小雨,但精心装扮过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张开她热情的双臂,迎接着蜂拥而至的游客和各地客商。以“美丽临汾、厚重临汾、特色临汾”为主题的临汾展厅典雅别致,展示我市17个县(市、区)和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企业风采、特色文化,整体反映了临汾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优越条件和良好氛围;30余个参展项目布置得紧凑而独立;无论是巧夺天工的蛋雕、古朴典雅的青铜器、美轮美奂的剪纸、匠心独具的麦秆画,还是精美绝伦的刺绣、制作工艺繁琐的金丝彩嵌,每一处参展项目前,游客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人赵国琦现场演示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数十位游客踮着脚尖争相亲眼目睹每一幅作品的印制。一张张浸透着岁月风尘的木版年画在传承人赵国琦的精心印制下新鲜出炉并被送到游客手中。展厅一侧,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襄汾平阳麻笺展位前同样人满为患,人们争相目睹昔日作为贡品的麻笺的制作过程,一些来了兴致的游客更是现场挥毫泼墨,在麻笺上留下龙飞凤舞的字迹,并为麻笺吸水性强、墨渗自然的优点啧啧称赞。山核桃工艺品展位前,人们拿起一件件作品仔细寻找每一个粘接点,始终未能如愿;松针枕展位前,人们拿起枕头,侧着贴向脸颊,感受松针枕的舒适;精雕细琢的霍州桃木门神,向游客传递着辟邪免灾、幸福平安的美好祝愿。蒲县柳编产品展位前,游客们对民间艺人将柳条变成精美花篮、收纳筐和花瓶的创造力伸出大拇指。曲沃晋华隆艺术品有限公司携带4款晋侯鸟尊而来,既有与原物等大的,也有将原物放大4倍的作品,其作品制作之精细和精美,让很多文物爱好者叹为观止,而其他为迎合普通消费者而开发研制的青铜制品也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一改青铜器的单一色彩,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

    “临汾确实是一个抓一把泥土都能挤出文明汁液的地方,我为自己有一个这样的老家而骄傲。”展厅内,一位外地客商笑着告诉记者,都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听家人说自己的先辈就是从洪洞迁出的。虽然也曾想去临汾看看,但却一直没能如愿,这次趁着文博会的东风,在临汾展厅内基本上就看遍了临汾美景,更知道了临汾众多的非遗项目,知道临汾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接下来,真应该安排个时间去老家看一看。经过在展厅内长时间观察、了解,回家”之旅被这位客商提上议事日程,而他也对此次旅行充满期待。

    展厅内,一位父亲牵着儿子在每一个展位前驻足观看。

    “虽然下着雨,但还是带孩子来看看我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位父亲介绍,他的祖籍在临汾,上世纪中后期举家迁往太原,而当时自己还年幼,但始终没有回去过。得知举办文博会的消息后就带着孩子来看看,让孩子也了解临汾。“这次参加文博会,也是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位父亲笑着说,孩子对剪纸和皮影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在临汾展厅待的时间比其他展厅长。

    记者了解到,此次文博会9月9日开幕,9月15日结束,共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余个省市的1000余家企业和单位、1万余种文化产品亮相展会。文博会期间,将举行“三个文化”与文化改革发展主题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工艺美术精品展、名家书画展、精彩文艺展演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