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流淌在崇山峻岭中
——工行临汾分行拍幸福大片公益活动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一张照片,平淡无奇,但在他们认为,却是一张记录着三代人甚至五代人的回忆,更是一种奢侈品……
近日,由中国工商银行临汾分行、临汾日报社、临汾市摄影家协会共同组成的爱心摄影队,奔赴永和县阁底乡奇奇里村,开展“迎新春,拍幸福大片,圆山区百姓团圆梦”公益行主题活动。
哼着“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小调,30余名志愿者绕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了奇奇里村,车子还没驶入村庄,老远就看见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或是站着,或是蹲着,胳膊上挎着自家的土特产,红枣、花生、核桃,默默地向远方眺望着。志愿者陆陆续续下车后,热情的村民嘘寒问暖,浓浓的暖情包围在崇山峻岭中。
一张照片的故事拉开序幕,10位从事摄影工作的志愿者兵分3路,分别为全村200余户家庭免费拍摄全家福。
“我很幸福,但却有一丝遗憾”
奇奇里村地处永和县西南部,是革命老区,更是典型的农业贫困村。在奇奇里村后冯家腰村山头上,早已站满了等候多时的孩童。
杨德文是位年近8旬的老人,口齿不清晰,手脚也不是很灵便,经常需要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几乎不怎么出门,“自从知道要拍全家福那天起,老人几乎每天都往院子里走很多趟。”杨德文的小儿子一边搀扶着老人,一边告诉记者,“老人特意将全家福的拍摄地点选在了自家门前的石磨旁边,那是老人年轻时磨豆腐的主要工具,几十年没照过相的他,就想趁这个机会,给自己留个回忆。”
也许是对摄像机的陌生,杨德文一家对于镜头的感觉,目光有些呆滞,临汾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贾根生一次次调节着现场的气氛,“好,这个感觉很好,1、2、3!”镜头中的他们,嘴角微微翘起,幸福定格在了这一瞬间,而此时,老人的眼眶却红了,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想我大儿子了,全家福里能有他就更好了。”小儿子连忙解释到,在前不久,他的大哥在县城出了交通事故,导致腰部受损,现在正在家中调养,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照张完整的全家福!”
“30多年后,又一次合影”
天刚蒙蒙亮,爷爷奶奶就把5岁的孩子叫醒了,张罗着一切,待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后,奶奶急忙拉着孩子就在家门口等待着摄影师的到来。
孩子的奶奶指着身后的房子,高兴地说:“你看我们这房子漂亮吗?是儿子、儿媳妇挣钱盖得。我们老两口身体不好,也干不了重活,养家全靠他们。”
“稍等一下,我再整理下衣服,这可是几十年前的新衣裳了,今天特意拿出来,也把我们家漂亮的房子拍上吗?”孩子的奶奶乐呵呵地说着。“没问题,您就需要拿出最自然的状态就可以了。”摄影师王林刚回答道。
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小孩子突然哭了,而且是嚎 啕大哭,已泣不成声,“我不照了,没有爸爸妈妈在。”奶奶爷爷的劝说丝毫不起作用。最后,全家福的照片里,只有孩子爷爷奶奶的合影,“这是我们第二次照相,那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了。”
“只有一家人在,那才是家”
摄像师背着十几斤重的相机,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步步丈量着乡土的气息,刚走进一户院中,看见街坊邻里的老人、小孩全都前来观望。只见一位老大爷穿着宽松的棉衣棉裤,手中裹得厚毯子,在儿子儿媳妇的搀扶下,慢慢地坐在了凳子上。
“这个孩子可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孝子,他常年在家照顾老人,每天给老人擦身子、喂药、晒太阳,为了家人,他舍去在外地打工的时间,平常只在村子里做些农活儿维持家计。”提起这家的儿子杨建华,邻居冯福林竖起了大拇指。
“几天前村里通知照相,我的父亲还在县城医院住院,可老人无论怎么样都要回家,就是为了和家人拍张全家福。这不,听说你们来了,拔掉了身上的氧气,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照相。”杨建华告诉记者,“我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我觉得,只有一家人在,那才是家,那才叫全家福!”
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全家福,深藏着村民们欣喜的笑容,融化在临别前有力的握手礼里,浓缩在一句句挽留里,这份幸福感流淌在冬日的崇山峻岭中,让整个全家福拍摄过程洋溢着温暖。
记者 闫锐鹏 杨文婷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