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日的朝阳,温暖而明亮。清晨,在我市行政办公中心的会议室里,来自我市市直单位选派的135名农村第一书记们专心致志地听专家们讲授电商知识,他们的脸上带着对知识的渴望。
为深入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关于对农村第一书记进行培训的有关精神要求,全面提高第一书记履行岗位职责和精准扶贫的能力,4月27日至29日,临汾市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举办了为期3天的市直农村第一书记电商扶贫培训班。来自古县、安泽、浮山、吉县、乡宁、蒲县、大宁、永和、隰县、汾西10个贫困县组织部或扶贫办工作人员,共145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记者来到培训现场,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专家们讲得激情饱满,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员们听得全神贯注,大家学习劲头十足,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培训会上,主办部门特邀请了省农业厅经管局局长白剑、互联网电商专家陈民利、陕西新农人联合会会长冯小燕、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席讲师杜千里、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乐大伟、北京众诚众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辉林、浙江省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运营总监卢菲、知名新农人段国强,分别讲解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电商发展趋势》《新农人培养与微营销品牌》《农村电商发展对于扶贫的意义》《消费扶贫认证》《解析社群经济带动的电商扶贫》《农产品文创包装的操作路径》《返乡青年的电商路》8个相关课件进行了生动的讲解,紧张而忙碌的3天学习,让大家明确了责任、端正了态度、提高了认识。
来自吉县柏山寺乡南耀村的第一书记郭超作为唯一一名“90后”代表,在培训班结束后,谈起了这次培训的收获:“虽然之前我经常接触互联网这一块,但这一次电商培训从真正意义上打开了我的思路。其中,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席讲师杜千里,他以自身的经历为基点,告诉我们在电商的营销过程中,要挖出产品的故事,通过跟拍等形式记录整个农产品从制造到加工的过程,令消费者放心。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第一书记’应该密切关注当地的贫困农户的生活,通过网络平台来让广大消费者购买他们的农产品,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让他们脱贫致富的新渠道。电商扶贫要以电子商务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扶贫开发促进电商健康发展。同时,电商扶贫也为像我一样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听课中,翼城县里砦镇神沟村的第一书记孙立炜认真地做着课堂笔记。他翻开厚厚的讲义,感慨道:“这三天系统、科学的培训让我们学到了之前想学、想做,但却又没有机会学到的内容。培训课里,专家讲到要利用当地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而我们村海拔达820米,空气质量好,这就启发了我们村要打造绿色、环保、健康的富硒产品农副产品。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对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图文直播,让我们的产品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解决农产品上行和向外延伸,扩大贫困地区绿色农特产品市场占有率。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借助电商力量拓展农副产品销路,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
课间休息期间,永和县打石腰乡冯家洼村的第一书记娄合兴向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们村的底子比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里主要依靠红枣和养殖业为主。去年红枣丰收了,价格却大跌,红枣积压得太多,导致出现了村民们用红枣喂羊吃这样的‘怪现象’。你说我们村该怎么样发展农产品产业,打造品牌?”专家卢菲回答道:“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希望吃一些营养成分高的无公害食品。红枣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被大家广泛关注。而你们村的羊可以吃红枣,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点。你可以在网络上放一组羊吃红枣的照片,告诉消费者你们村卖的羊是吃红枣的,因此相比其他的羊而言更具营养价值。而且你们村处在大山里,这些羊是放养式的,比圈养的羊更健康,这些就是你们本地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塑造品牌的方向。”
“第一书记”们将利用电商,为当地农民的农副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只有突破物流、信息流、商品流、资金链的瓶颈,才能使农民成为受益者。他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努力当好脱贫攻坚的“催化剂”、精准扶贫的“输水管”、群众致富的“助推器”,当好贫困村电商发展的信息员、传播员和带头人,引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践行“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记者手记
醒脑充电 助力加油
市直农村“第一书记”电商扶贫培训,既是一次醒脑充电,也是一次助力加油,让第一书记们掌握了新知识、树立了新观念、增强了新本领、提高了新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市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业务基础和人才基础,全面提升了“第一书记”履行岗位职责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能力。第一书记”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是扶贫项目实施的“带头人”。
记者 刘静 王婧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