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当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已而立之年的赵婷总会禁不住泪如雨下,那被严厉所包裹、被不易察觉的呵护所掩盖的父爱,总是常忆常新,在不经意间涌向心头,连带着许许温情,触动泪点。
就像所有老套的故事一样,赵婷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母亲温柔贤淑,父亲严厉伟岸。唯一与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的是,赵婷的父亲是一名军人。“虽然父亲是军人,但并没有让我缺失父爱,我的童年依旧多姿多彩。”儿时的欢乐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发酵,早已化作一幕幕温馨的永恒,萦绕在赵婷的脑海。她的童年既有洋娃娃的陪伴,也有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的经历。
“最欢乐的时光就是去姥姥家的路上。”时隔多年,再次提及那封存在记忆里的细节,一丝微笑在赵婷脸上掠过,见证父母平淡爱情的单车也给她的童年留下了难忘而快乐的回忆。好动的孩子总是怕热,赵婷也不例外。然而在她的记忆里,童年的欢乐即使每天大汗淋漓也始终伴随着清凉。她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骑着摩托车带着她在部队大院里转圈的场景。
“父亲雷厉风行,做事认真、不拖沓,守时守信以及忠诚的品质,始终影响着我。”父亲特殊的职业及身上特有的气质也感染了赵婷,甚至在她的性格形成和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她默默遵守和践行的信条,从未改变和动摇。以至于谈对象时,这些品质都是赵婷衡量男友的硬性标准。
成长意味着离别,离别又总是伴着泪水。然而,泪水背后,赵婷更感受到了来自父亲不被察觉的浓浓父爱。
虽然一再声明能够独自到大学报到,但父母执意要给赵婷送行。来到学校,赵婷迫不及待地要与室友一同去参观校园,告诉父母“你们回吧”就和室友奔出了宿舍。她没有为父母送行,更没有影视剧中感人的桥段,如今,赵婷依然在为自己曾经的不懂事而懊恼。半个小时后,母亲打来电话:我们到车站了,马上就上车回家了。”当她说要与父亲通话时,母亲将电话转交给父亲。电话中父亲早已泣不成声,听到父亲的抽泣声,赵婷也泪流满面。第一次长时间离家,父亲的眼泪让她明白,无论身处何方,自己始终是父亲心头的牵挂。
“没有父亲的鼓励和督促,我不可能考上研究生。”大学毕业前,父亲建议赵婷考研,并偷偷摸摸背着她走访了解了多家培训班,已过知天命的父亲在培训班众多大学生咨询者中显得格外显眼。整个复习阶段,赵婷多次萌生放弃的念头,父亲苦口婆心地劝导让她有了前进和坚持的动力。考试结束后,父亲每天上网查询,赵婷考上研究生的消息父亲比她知道的还早。
赵婷的婚礼上,父亲再次落泪,却面带微笑。“亲手将自己养育二十多年的闺女送到另一个男人怀中,我能理解父亲的不舍。”婚后,父亲反复告诫赵婷,到了婆家,要孝敬老人,不要任性,做一个知书达理、勤俭持家的好儿媳。
“父亲固执地认为班主任不在办公室,就是严重的教学事故,并且要求我每天在岗。”研究生毕业后,赵婷成为了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初中部的一名英语教师,回过头来,她很感谢父亲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她看来,如果没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鞭策,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如今,赵婷已经是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虽然课不是很多,但肩上责任重大。她将父亲经常与自己谈话沟通的好习惯带到教学中,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全方位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近况,无疑为开展各类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赵婷梳理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现,她的每一个进步和成熟都离不开父亲,而自己竟无以回报,只能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回报他。父爱这本厚重的书,赵婷始终未能读完。每一个做儿女的又何尝不是这样。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