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吸毒不仅使吸毒者本人健康严重受损,同时,制毒、吸毒、贩毒还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2016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为迎接“6.26”国际禁毒日的到来,进一步普及禁毒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认清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并帮助大家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理念,记者走近缉毒民警,走进吸毒者家庭,倾听他们的故事。他们,将带给我们怎么的感动和深思呢?(韩晓芳)
抵制毒品诱惑 珍惜美好生命
临汾新闻网讯 影视作品中那些吸毒、贩毒、制毒、缉毒、伏法的故事,大家司空见惯,我们身边有没有毒魅隐现?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采访了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禁毒大队。
据禁毒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汾市区吸毒人主要是,单亲家庭孩子吸毒较多;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吸毒较多;单身、离异、精神空虚的成年人吸毒较多;寻求刺激、内心好奇、自觉生活压力大、寻求解脱的人吸毒者也不在少数。目前,尧都区的吸毒人员以青少年居多,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禁毒形势十分严峻,全面开展禁毒工作刻不容缓。
从历年的办案经验分析,吸毒人员之所以走上这条违法道路,主观原因大概有几点,首当其冲的是他们对毒品缺乏正确的认识。尧都区吸毒人员年龄偏低,他们头脑比较简单,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比较差。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对毒品的认识,导致判断失误而盲目吸毒,把毒品与日常香烟混淆,认为随时可吸、可戒,毒品、毒瘾并不可怕,结果一吸而不可收;有的认为“吸毒可以使人飘飘欲仙”“吸毒后没有烦恼,精神特爽”“吸这玩意儿有个性”等歪调,经不住诱惑而去吸食毒品等等。
此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追求“时髦”和“享乐”。多数吸毒者觉得吸毒是件新奇、刺激的事儿,甚至认为吸毒是富有者的象征。
盲目交友,交友不慎也是一个主要方面。尧都区吸毒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他们看到同伙吸毒,往往自己也会跟着吸。
从在册吸毒人员的统计结果得知,尧都区吸毒人员的文化程度在中、小学以下者占90%以上,他们文化素养低,识毒、知毒、防毒、拒毒能力差,意识薄弱,容易遭到毒品的毒害。
从吸毒人员的客观原因来看,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吸毒人员的影响也很大。夫妻离异,单亲家庭;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抚养等方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主要因素。
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对吸毒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学校对禁毒教育不重视,对专职教师禁毒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地培训,使学校的禁毒课程不能正常开展。同时,有的学校老师甚至歧视“差生”,任之由之,使他们混迹于社会。他们很可能会在社会上染上种种恶习,包括吸毒。
形势严峻,如何应对?这位负责人说,公安民警将继续深入开展“无毒区”的创建工作,特别是“无毒乡镇”、无毒村”的创建工作,落实禁毒综合措施,不断扩大“无毒社区”的覆盖面,推动禁毒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坚持“打、防、管、建、教”并重的原则,抓住社区整合和实施警务改革的时机,努力构建自上而下的创建连动机制,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推进“无毒社区”创建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作为最主要的打击力量,公安机关将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树立大情报信息和大案经营意识,破大案、打团伙、端窝点、挖毒枭,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处理一批毒品犯罪分子,来教育广大民众;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收戒力度,对吸食毒品成瘾者采取强制隔离戒毒,尽量减少吸毒人员的相互传授和交叉感染。同时,依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工作。从事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对待参加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的吸毒人员,要从受害者、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做好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工作。
记者 韩晓芳
刀尖上的舞者
——一名禁毒民警的道白
临汾新闻网讯 超高人气的网剧《余罪》点击率一路攀升,其中警察与毒贩的生死较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将毒贩比喻为狡猾的“狐狸”,那么禁毒民警就是惩奸除恶的“猎人”。“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禁毒大队二中队的张警官,听他讲述反毒战线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毒品是万恶之源,它可以让人走火入魔、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为了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不再被毒魔侵害,我们必须同毒品犯罪斗争到底。”张警官从事禁毒工作十多年,早已成为缉毒破案的行家里手。
奋战在禁毒第一线,张警官与民警们巧妙捕捉案件线索,全力开展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2014年9月21日凌晨,一辆可疑车辆如期进入民警视野。驾驶和乘坐可疑车辆的人警觉地望向四周,时刻留意着为数不多的过往车辆。民警们按照部署,分别驾驶两辆车小心翼翼地伺机出动,终将可疑车辆夹击在市区五一路十字口,惊险的“追捕大战”一触即发。民警们奋勇而上,成功抓获涉嫌运输、贩卖毒品的王某及3名吸毒人员,并当场从王某等人驾驶的车辆内查获深褐色毒品疑似物7包和白色晶体一小包。
其实,早在两三个月前,民警就已留意到王某和同伴刘某某的行踪。“我们通过线报得知这两人从广东贩运毒品到临汾来贩卖。由于毒贩十分狡猾,并在自认为安全的情况下才会露面。为此,我们作了大量的摸排工作,搜集线索。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找准时机,将嫌疑人人赃并获。”张警官介绍侦破过程,后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鉴定,查获王某的七包毒品疑似物检出甲基苯丙胺、咖啡因成分,重量为540克,其中甲基苯丙胺含量为0.04%;白色晶体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重量为0.53克。王某、刘某某因涉嫌运输、贩卖毒品,已受到法律的严惩。”
对普通市民而言,禁毒民警是一个既陌生又神秘的职业,往往只能通过禁毒题材的影视作品来了解他们的工作险境。实际上,他们的经历有时远比电视剧剧情来得凶险,可以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者”。有的亡命之徒甚至随身携带枪械,当民警与他们短兵相接时,流血、受伤在所难免。为了完美地侦破案件,民警们更常常以工作现场为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连续奋战。
在张警官的工作历程中,今年元旦节上演的“雷霆扫毒第一击”最令他感到振奋。那一天,禁毒大队在快反队与特警队的密切配合下,顺藤摸瓜一举捣毁4个吸贩毒团伙,并抓获涉毒人员21人。
“当天,民警蹲点守候在迎春街某小区楼道内。当涉毒人员打开防盗门的瞬间,民警迅速冲进房间,当场抓获涉嫌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的犯罪嫌疑人白某某及8名吸毒违法嫌疑人,现场查获毒品3包。”张警官说,经突审获悉还有人正在进行毒品交易。他们当即与快反队队员协同作战,在北外环某酒店房间抓获交易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黄某及5名吸食毒品违法嫌疑人,当场查获冰毒两包约20克、麻古3包约30克、现金5万多元。
在此次抓捕过程中,又一个消息传来,在坂下某小区有人进行涉毒活动。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在楼道内潜伏守候,在嫌疑人开门的瞬间,特警队员破门而入,当场抓获4名涉毒人员,现场查获冰毒约10克。后经该团伙嫌疑人供述,民警一鼓作气,又在临浮路某小区抓获贩毒人员连某某,当场查获冰毒两包约6克。
“在抓捕现场得知,有人要找连某某购买毒品,我们立即设伏。在惊心动魄的追击围堵下,才将违法嫌疑人雷某抓获。”张警官激动地说,这一仗打得漂亮,成功摧毁了一条四川省德阳市通往我市的运毒通道。”
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这样一群特殊的警察每天面对毒品、毒贩、吸毒人员,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于禁毒工作。即便负伤、流血,他们也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们坚信“毒品不绝,禁毒不止”。为了整个社会的纯净,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正义与毒魔对抗到底。
记者 李静
理想在毒品中渐行渐远……
一名25岁吸毒青年的忏悔
临汾新闻网讯 “毒品对人百害而无一利,奉劝所有人不要去碰它”。一年前在朋友的怂恿下接触过冰毒后,25岁的小天(化名)的生活全乱了,昔日身边的好友在得知他吸食毒品后都离他而去,曾经意气风发的他频频留下眼泪,泪水中满是对过去生活的忏悔。
2009年中专毕业后,小天像所有怀抱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开始在社会上打拼。“我在洗车店给人打过工,也在一家公司干过销售。”小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仅有的中专文凭在众多同事中没有丝毫优势,为此他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我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劳动,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虽然对自己的学历并不满意,但小天希望通过自己的辛苦工作来弥补,而他也反复告诫弟弟妹妹要好好读书,将来考进好的大学,甚至读到硕士、博士。
由于只读到了中专,小天的朋友并不多,加之从30多公里外的家乡来到临汾打工,20多岁的年轻人仅能在网吧寻求心灵上的放松。2015年6月24日与几个朋友的一次小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与朋友们见面后,聊得很开心,特别是把工作上的一些不如意与他们倾诉后,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但就是这次聚会,差点把我给毁了。”
一年后的今天,小天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聊天过程中,朋友拿出吸食冰毒的工具,还笑着问他要不要“来一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小天在观看影视剧和新闻时,对毒品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所以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朋友满脸兴奋地质疑他“是不是害怕了”,这句话彻底将小天的心里防线击溃,男子汉大丈夫,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他接过朋友递来的工具,模仿着朋友有模有样地吸食。
虽然说仅是小天的第一次吸食,但命运之神却并未眷顾于他,当天他与另外几名朋友被尧都区禁毒大队民警查获,在看守所里度过了终身难忘的几个日夜。对于这段时间的消失,他只能欺骗父母说自己在加班。
“只感觉口干舌燥,睡不着觉,也吃不下饭。”第一次吸食冰毒的经历对小天而言至今难忘,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的感觉为何与别人口中所谓的飘飘欲仙相差甚远。然而,在一个无聊的下午,小天开始莫名其妙地回忆那种感觉,并伴随着强烈的吸食欲望。毒瘾上来了”这时的小天,第一反应就是联系那个让他吸食冰毒的朋友,好在理智战胜了欲望,与另外几个朋友在KTV声嘶力竭的吼叫中,小天的意志获胜了。
这一天后,小天将那些有吸食毒品经历的朋友从电话本中删除,碰上有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些聚会,也婉言拒绝。期间,他还和另一名保持联系的襄汾籍好友相互鼓励,一同与毒瘾作斗争。
前几天,小天帮助家人收完小麦后,意外接到了这名好友的电话,对方邀请他去襄汾游玩几天。刚到襄汾见到这名好友,朋友就递给他170元钱,让他去帮忙取个东西。“由于东西被包裹着,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友当着小天的面打开包装,原来这是一小袋冰毒。本以为好友已经戒掉了毒瘾,没想到他还在偷偷吸食。“好友说一两年也就吸一次,坚强的意志完全可以战胜毒瘾。”在好友的又一次怂恿下,小天再次拿起了工具。
吸食完后,二人来到网吧打游戏,精神亢奋的他们碰上了民警的例行检查,尿检显示,小天的尿液呈阳性,而他也对自己吸食冰毒的行为供认不讳。
“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己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人逼迫也未必会成功。”二进宫”的小天对自己两次犯下同样的错误感到不可饶恕,而听闻民警说自己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戒掉时,他暗下决心要戒掉毒瘾,重新面对生活、拥抱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关心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带来好的生活。
记者 卢凯
吸毒 伤人伤己伤家庭
临汾新闻网讯 “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而我没有,我想爸爸带我去公园玩,我的爸爸到底去哪里了……”面对孙女一次次地寻问,今年已经65岁的冯秀(化名)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冯秀的儿子王强(化名)2015年因为毒品被抓进了监狱,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由此变得支离破碎。6月21日,记者走访了王强的家人、朋友,了解他的家庭现状。采访中记者得知,王强是独生子,从小到大在别人的眼中都是一个为人义气、说话随和、善良而又稍有些倔强的小伙,可是自从接触到毒品后,整个人都变了。
“从前年开始,强强突然变了,总是和丽丽(王强媳妇)吵架、打架,我仔细一问才知道他说要做生意,偷偷将刚买了两年的车抵押了,结果生意没做成还欠了40多万元的外债。”冯秀告诉记者,天天有人来家里要账,王强外出躲债,经常几个月不露面,为了缓解儿子的压力,无奈之下她和丈夫商量后,只得把原先自家出租的一套房卖掉,用于还外债。
“可是,强强回来后,总是一整天呆在屋里。有一次,他在厕所呆了一个多小时,我就去敲门喊他,但过了好久他才出来。出来时他的样子像喝醉酒一样,我和他爸就问他是不是吸毒,哪知道他一口否认,再三追问下,他就把家里砸了个精光,一个人搬出去租房住。”提起儿子,伤心的冯秀再次流下了眼泪。
“被抓以前,强强整天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偶尔回家就要钱,不给就砸东西,把他爸气得心脏病也犯了,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现在孩子每天上学还得有人接送,幸亏有儿媳妇照料,要不然这个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里边呆上几年对他来说可能也是好事。”对于王强,冯秀希望他出来后能改过自新,毕竟才三十多岁,重新做人还不迟。
“以前不管是哪个朋友家有事,他都会第一时间过去帮忙,哪知道后来会变成这样?”文强和王强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文强说,王强的变化是从2014年开始的,起初朋友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他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和朋友吵架,后来发生过掀桌子、摔酒瓶的事情,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吸毒了。“希望这两年他在里边能好好地想一想,为了孩子和家人,出来后只要戒了毒,我们还是兄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强吸毒不仅伤害了他的身体,也伤了父母、妻女以及朋友。但他身边的人并没有放弃他,希望他有知错能改的信念,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记者 苏亚兵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