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再过两周,全市中小学生寒假生活就开始了。此前,教育部门已三令五申,学生安全是第一要务,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三方联动,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确保他们度过一个平安的假期。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或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或出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安全并未尽到提前指导和预防的义务,导致孩子在假期生活中多了几分不安定因素。例如,有的家长面对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打架斗殴不知如何处理或采取了以暴制暴等不恰当的方式,不但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安全指导还有可能让他们误入歧途或留下了心理阴影。这就要求家长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不但教给孩子安全防身的理念,还要有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身为家长,要能够结合一些实例引导孩子,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帮他们筑起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教会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教会他们分辨事情的是非曲直;教育他们在和同伴发生矛盾时要学着协商解决、以理服人,而非动用武力、以暴制暴……
再如,告诫孩子,一旦遭遇暴力,一定不要激怒对方,要尽量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对方聚众滋事,不要惊慌,保持镇静,采取迂回策略,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要特别提醒孩子在受欺负之后,务必告诉家长和老师,别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如果孩子不幸遭遇暴力事件,家长要学会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同情、关心和劝慰孩子,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使他们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家长要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必要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及时将其从事件的负面影响中拉出来。
学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家长需要提升孩子的素养,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防身技巧,使之从小就对生命健康有敬畏之心,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忽视自身的生命安全,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郭璞)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