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月10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去年11月以来,受静稳天气影响,市区雾霾天气多达53天,比2015年同期20天(霾12天、雾8天)多33天。受区域雾霾等因素影响,市区空气质量较差,重污染天气较多。市气象台先后发布雾霾预警信号54次,比2015年同期(17次)多37次。
我市的雾霾天是如何形成的?据环保、气象等部门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我市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有三:
首先,地理环境条件。临汾市区地处临汾盆地中心,在秋冬季节静稳天气下,夜间到早晨易形成逆温,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和扩散,造成雾霾天气多发。
其次,气象条件。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去年11月至今年1月5日,我市降水天数仅有9天,降水量8.9mm,比2015年同期降水天数(17天)少8天,降水量(58.8mm)偏少49.9mm;空气相对湿度比2015年同期偏小7%;冷空气活动次数明显比2015年少,冷空气强度弱;日极大风速4级以上天数为25天,较近13年同期平均(29天)偏少4天;5级以上天数为7天,较近13年同期平均(13天)偏少6天;6级以上天数为1天,较近13年同期平均(4.5天)偏少3.5天;2016年日极大风速4级以上天数明显偏少。冷空气较弱,降水量特少,易形成静稳天气,对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作用不明显,是形成多雾霾天气主要气象因素。另外,空气相对湿度适中,也是导致霾天气较多的气象因素之一。
第三,人类活动。进入冬季采暖燃煤、汽车尾气排放、工厂污染物排放等也会加重雾霾天气的发生。
山西省首席预报员、市气象台台长戴有学介绍,去年11月以来,受静稳天气影响,我市重污染天气频发。去年12月9日首次开展预警信息全网发布;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2016年11月29日、12月20日、25日和2017年1月6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其中后3次效果明显,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预计未来数天,受西风槽和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我市主要有两次冷空气活动,分别出现在13—14日、15—17日。前期我市以晴到多云为主,平川有轻雾或中度霾;中期多吹风天气,雾霾有所缓解,但后期又会开始发展。
气象专家建议,由于未来数天,我市仍有两次雾或中度霾天气过程,尽管强度不如前期,但鉴于前期雾霾天气的影响和预报的不确定性,建议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