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我市启动实施文明守望工程

2017-07-12 09:39: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市启动实施“文明守望工程”

举全社会之力让文物“活”起来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孙宗林)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已启动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旨在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全市丰富的文物资源,推进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我市人文历史悠久,古迹遗存星罗棋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对于讲好临汾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旅游业壮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悉,我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依法合规、投入受益统一、自愿的原则,包括全市范围内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已登录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包含古树名木)。根据《临汾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分为宣传发动、深入落实、总结经验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三个阶段,今年7月份至2019年12月份为第二个阶段,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组织实施好各项工作。

  “文明守望工程”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通过文物修缮、创设博物馆、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文物保护,为此我市将着力实施以下9个项目:

  一是实施文明守望“众手搭”项目。该项目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媒体,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的文物保护利用合力。

  二是实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项目。该项目要求总结推广曲沃县古建筑认领和乡宁云丘山、吉县人祖山、洪洞大槐树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推进文物保护、盘活旅游资源的经验。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通过签订认领认养协议,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经整体维修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可以辟为文化旅游场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化教育场所、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场所,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三是实施流散文物“妙手集”项目。该项目要求积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创办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充分发挥其展示、研究、教育功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加强展陈业务指导,采取“以奖代补”等方法给予支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收集、收藏社会流散的传统文物、红色文物以及文物建筑构件等,大力表彰奖励文物收藏者向国有博物馆捐赠文物的行为。此外,各级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将积极为民间收藏者提供展示平台,整合国有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资源,举办主题展览,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四是实施文化产品“巧手创”项目。该项目要求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非国有文化文物单位依托文物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突出临汾文化和特色,打造一批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创精品与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各文博单位将积极向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文物资源、信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创立、技术监制等相关工作。市文物局将与有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文物资源开展临汾文化元素、符号推荐评选活动,举办文创产品设计比赛,推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是实施文物安全“千手护”工程。该项目要求鼓励城乡居(村)民通过日常养护、看护巡查等方式参与保护文物,努力形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员与文物部门一起保护文物的合力。对参与文物日常养护、看护巡查的人员将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此外,将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的方式,组织机关、学校、工厂与附近无人看管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结对子”,协助文物部门开展定期协防巡查、宣传讲解等。

  六是实施文物宣传“小手托”项目。该项目要求建立青少年文物保护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继续探索文物保护进校园、进课堂的新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理念,举办多样化的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开展寓教于乐的历史文化体验活动。按照要求,每个文博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代代传”活动,组织青少年踏访红色足迹,追忆红色经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认识。

  七是实施文物保护“顺手帮”项目。该项目要求积极引导热爱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现和帮助解决文物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充实壮大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文物保护志愿者参与文物看护巡查、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文物知识讲解和普及等工作。对举报或协助侦破文物违法案件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组织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到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开展调研、宣传和志愿讲解服务活动。

  八是实施文物追索“联手助”项目。该项目要求积极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让流失的文物物归其主,回归原位,使其在“原产地”发挥更大作用。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将充分运用文物保护国际公约和外交渠道进行依法追索,不能追索的重要文物予以回购,鼓励海外华人华侨、民间机构捐赠流失文物。对文物被盗案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侦破力度,并及时将查获的文物、文物建筑构件移交相关文物部门或者其所有人。

  九是实施文物交流“携手援”项目。该项目要求积极开展与兄弟地市以及国际文化组织和文物保护机构、海外社团在科技保护、理论研究、业务培训、文物展览和宣传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吸收文物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