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四个自信”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不仅说明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气和根由,同时也提出了厚植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任务。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凝聚民族魂,凝聚向心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社会正能量,理应是文艺界大力发展的方向、迫切追求的事业。
就我市而言,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强市,应是近期及未来几年的工作目标。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各省市都在致力于挖掘自己的特色文化,发力打造文化强市。我们如果不乘这个东风,就有可能被甩出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打造文化强市,需要因势而行。对我们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对文化强市有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位。强,强到什么程度,与谁看齐,与谁相比较。因为好与坏、强与弱是要通过全面相比较后才能决定层次,才能看出高下,也才能找出落差,找准发展方向的。就实际情况来说,临汾市是地级市,那我们就定位在与省内同级市乃至全国同级别城市相比较。通过比较,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成分突出,我们的各种文化活动水平、档次高于他们、领先他们,那我们就是文化强市。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发展文化的理念应以人为本,因为“文化应在人群中间”。文化脱离或远离人群,就失去艺术的意义,违背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艺术宗旨,形成一种看上去热闹而远离实际的表面现象。时下,国内有很多建筑宏伟、设施先进、专业性很强的文化场馆,但大多数远离城市中心,使用费用高昂,所以多数时间是空置的,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临汾本地的文化中心集中在文化宫与大礼堂两种设施。戏曲、电影、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以及企业职工、专业艺术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都集中在其中。临汾市内每条大街都有好几个剧场和影院,演出不断,利用率很高。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展示场所,才会孕育发展壮大,蔚然成风,引领风头,拥有更大的普及性。在这几十年的强势发展中,城市的规模大了许多,人口增加了许多,但文化场馆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竞技性、专业性的活动越来越少,专业团体少了,文化产品少了,文化精品更无从谈起。
多年来,市里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具有广泛意义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等绝大多数文艺活动还是延续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模式。而年轻一代主要的文化艺术接受形式以通俗、流行音乐为主,电视及媒体为了收视率也是以娱乐、通俗音乐为发展方向,高水平、高品质、感染力强、教育意义大的文艺产品难以及时提供,即使有也因缺少相应的场馆无法及时展演,而最终搁浅。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创作队伍的发展壮大,影响了艺术团体的发展壮大,影响了文化艺术发展的承前启后。可以说,场所的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满足不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山西省的音乐领域在各地区各有所长,临汾本地的专业、业余音乐工作者人才济济,铜管乐及民乐的水平排在全省最前列;各行业在参加全省系统各种比赛中,获奖数量、奖项档次也都排在全省前列。
2008年至今,我市的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甚少,缺失了大量的展示平台。大量大专院校毕业的音乐人才就业困难,难以展示他们的专业特长,更难以发现当地的尖子人才。与此相伴的是专家权威人士的自然减员,人才青黄不接。临汾的音乐发展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较,虽然专业上人才不落后,但整体音乐活动与氛围明显滞后。同在晋南的运城市,这几年的文艺活动相对而言比我们临汾市要好,要活跃。这方面,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如舟山、绍兴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们通过举办高雅、高水平的国家、国际级音乐比赛活动,为他们城市的荣誉、品位提升、旅游、经济建设、产业发展都起到了大幅的促进作用。
文化发展,文艺先行。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理念、高水平的文艺产品,带动着文化的普及、繁荣与发展。职业的文艺团体,集中着当地的尖子人才,他们是文艺精品的职业创造者,所以职业的文艺团体是不可缺少的。文工团、歌舞团、各专业交响乐团、合唱团一个都不能少。而全省各市都有歌舞团,唯独临汾没有,要出文艺精品,实属很难。
因此,我市文化强市的具体体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临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非遗,发展为文化产业,成为我们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挖掘、创作、打造出有临汾文化底蕴的尧文化精品剧目,类似于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临汾的《尧颂》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但需要在形态、质量上从新创编。
在普及繁荣临汾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大量创、编、排、演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以高水平的文艺产品带动基础普及的快速提高。发展成立各种艺术团体就是体现先进文化的窗口。在全省各地市都没有或少有艺术团体的情况下,我们先有,整体文艺活动比其他地市先有,就先进步。比他们水平高,文化强市就凸显出来了。
率先成立中国黄河金三角艺术团体,虽然是三省四市,但首先以我市为主导,组织高品位的活动,临汾必然突出,影响力必然会随之而扩大。
管弦乐团、民族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打造临汾文化品牌,以高雅艺术活动区别于综艺类晚会,创作有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代表当地城市发展、特色旅游的各种音乐会、全省巡演,是最有效,也是在全省最易突出声誉和口碑的突破口。
以“黄河金三角”独特的品牌,三省四市相互不断交流,轮流举办各种比赛、各种艺术节。水平提高后即可举办国家级、国际级别的各种比赛和艺术节,坚持举办各种乐团的音乐会,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打造临汾文化强市的声誉和口碑。
马小光(作者系临汾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