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晚报小记者走进临汾市中心医院
感受白衣天使的辛勤与苦乐
临汾新闻网讯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吗?假如体温计破了该如何处理呢?如果眼睛里进了异物,使劲揉搓管用吗?喉咙里卡了鱼刺,喝醋、吃馍馍就能咽下去?……”5月12日,在临汾市中心医院,听着护士长们生动的讲解,临汾晚报60名小记者纷纷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敬仰之情,并为她们送上节日的礼物。
看动画、模型享实训演练听完护士长们讲的生活小常识,小记者来到了耳鼻喉科诊室。“小朋友们,这就是观察喉咙是否有异物的仪器—— —额镜。”耳鼻喉科护师何亚莉在进行示范动作的同时,耐心地向小记者们讲解着它的工作原理及佩戴、工作方式。通过护师何亚莉的耐心引导及对仪器的反复调试,小记者们感受到了额镜的神奇。
孩子们意犹未尽地走进下一个科室——眼科。
“这是什么仪器?”当走进眼科诊室时,来自霍州云厦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丁子桐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仪器。经过护士的讲解,小记者们又增长了见识,原来这是测试眼压的仪器。
“孩子们在平时的学 习当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坐姿及用眼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下视力测试吧!”小记者们跃跃欲试,上,下,右,右……好像是上……”护士边进行着视力测试,边嘱咐着孩子们要健康用眼。
“同学们,人一生中要长两次牙齿,一次是乳牙,一次是恒牙。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乳牙,什么是恒牙吗?”在口腔科诊室,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投影仪上放映的牙科知识,为了让小记者们更清楚地了解牙齿构造,护士转动着手中的牙齿模型,并通过生动的动画课件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牙齿。
学“救命”知识送节日祝福“哇,这是怎么回事?”在一楼大厅,小记者们看到地上的一幕,惊讶地大叫起来。
只见一名护士正蹲在地上的医用人体模型旁向小记者们讲述、讲解一些遇到气道异物梗阻、心脏骤停的急救知识。
护士指着躺在地上的医用模型告诉小记者,做心肺复苏首先要开放气道,应先将模型的衣领拉到底,用左手托住病人下 颌,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若呼吸道有异物阻塞,应立即清除,然后进行人工呼吸。一手托下颌,分开口唇,使气道通畅,另一只手置于前额保持头部后仰,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夹闭病人的鼻孔,在深吸气后紧贴病人的口部用力吹气,吹气停止后放开鼻孔,最后进行心脏按压,按压次数每分钟80至100次。
“跪于一侧,左手在上,与右手手指交叉,用右手掌根部按压病人两乳中间位置,口中念‘1001、1002、1003……’”护士给小记者们示范心肺复苏术。
“大家学会了吗?谁愿意来试试。”话音未落,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
家长杜莉莉也参与其中,她说:今天这场活动孩子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些急救知识非常实用,家长参与其中也能给孩子做示范。”此次活动在紧张有序的环节中落下帷幕,小记者们纷纷为护士们送上了节日礼物,有孩子们细心绘画的“白衣天使”,有为护士们精心准备的鲜花……通过不同的形式,祝所有的白衣天使们节日快乐!记者亢亚莉
守护生命 没有一个人掉队
“13床的病人该换药了……”“下午还有个护理会诊……”在临钢医院烧伤科护士站内,护士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中午,要是没有急救病人,我们还能稍微休息一下……”该院护士长贾亚丽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在临钢医院采访时,烧伤科护士长贾亚丽刚在办公室吃了午饭,因为太累,就在饭桌上趴着休息了一下,她笑着说:现在是吃饭时间,可以忙里偷闲放松一小会儿……”她们把燕尾帽戴在头上,把誓言记在心里,把微笑挂在脸上,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以真诚赢得众多患者与家属的信赖。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为了坚守一份责任,她们用行动诠释着誓言,这就是新时期提灯女神——护士,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她们的故事。
贾亚丽,1991年临汾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临钢医院,这一干就是27年。27年来她始终如一,奋斗在她最爱的护理岗位上。
说起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她有许多感慨。她说,每天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做他们这一行的,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和晚上,只要病人需要,他们便随叫随到,不管是半夜、是凌晨,还是回家路上……让她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在1999年的时候,当时她的孩子才4岁。
那年,发生了一起十几个人被严重烧伤的事故,其中有两名烧伤最为严重。当时,他们医院抽调了各科室的医生、护士都来帮忙。
“那时候,我们根本顾不上休息,一天24小时在岗,我14天没回过家,因为孩子还小,整天不见妈妈,就哭闹着要来看我。一天,他爸爸下班后,就骑着摩托车带着孩子来医院,在路上父子俩摔伤了,当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哭了……”贾亚丽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声音有些颤抖。她说,感觉这些年特别对不住家人,但她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不会后悔。
和记者简单聊了几句后,贾亚丽便在衣帽镜前整理了一下衣领和帽子,准备查房。“每次戴上燕尾帽时,那种神圣的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贾亚丽边整理衣帽边说,上学那会儿,南丁格尔的精神就注入了心田,工作后她每天坚持到病房查房,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
加班加点是这个行业的常态,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掉队。贾亚丽现在接了老护士长的班,她会把这个团队的优良传统以及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烧伤科凝聚着我们每个护士的心血,我们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娴熟的穿刺技巧、饱满的工作热情、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和行动守护头顶上这顶燕尾帽的神圣。祝福全世界的白衣天使节日快乐。”贾亚丽说。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