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王晓静) 4月13日,临汾博物馆“平阳讲坛”迎来正式开坛后的第二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博士以《尧立中国》为题,与200余位历史文化爱好者一同分享了“本初中国”的相关知识。
2001年至今,何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山西队队长。主要从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遗址专项”和“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黄河、长江及西辽河流域精神文化的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之“陶寺课题”。主持发掘出世界最早观象台,研究提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本初“中国”,提出陶寺遗址为尧舜之都的系列考古证据链,为将尧舜禹传说变为信史做出了关键的贡献。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早期国家、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研究等。
讲座中,何驽博士利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40年来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阐明了“中国”的本初含义为地中之都、中土之国;中国概念形成的考古判别标准必须有物证的“地中”概念出现与国家社会组织的形成,二者合成“中国”概念。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本初“中国”的诞生绝不止为西周中期的《何尊》铭文所载“宅兹中国”,而要早至距今4000多年前的陶寺文化时期的黄河中游地区。40年来,陶寺遗址持之以恒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条比较完整的考古证据链,证实陶寺遗址是尧舜之都,故称“尧立中国”。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我市知名文化品牌,拓展临汾博物馆公共服务教育功能,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今年年初我市在临汾博物馆报告厅设立了“平阳讲坛”,每半个月推出一期讲座,此举在讲好临汾故事、传播临汾声音、扩大临汾影响中的作用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