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斗辰和他的《风雨竹》。
时至夏至,从中国书画频道传来好消息,我市浮山籍书法家李斗辰的书画作品《风雨竹》入选该频道定期播出并获奖。
李斗辰,艺名神山耕夫、一虎、一鹤,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先后在浮山县教育、文化部门任职。也许是曾祖父写过“慧灯照途”的指引,他的伯父、父亲都长于书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李斗辰天资聪慧,从小就对书法、篆刻有着特殊的爱好,青少年时代又得到当时全县著名书法家李秋舫的关照和提携,临颜柳二体与《草字汇》多年。
多年临池及历练,李斗辰的书法、篆刻日益精进。他的书法以颜柳为本,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99年他在省城太原举办书法篆刻展,原省书协主席徐文达观摩展览之后,称赞他的书法作品“小作变大作”。时任省书协主席赵望进说,当下真草隶篆都能做得,且长于绘画篆刻的,连专业人士都极为少见,更何况是业余书法爱好者。这些话给了李斗辰莫大的激励,他更加沉醉于香墨羊毫,千锤百炼。从1993年起,他的作品多次入选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现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等。
《风雨竹》是三国时期关羽写的题画诗。画分两帧:左为风竹,右为雨竹。竹叶即为笔划,组字成诗,构成一首美妙的五言绝句,表达了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矢志不移的忠义情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风雨竹》拓片画轴作为馈赠亲朋的礼品,宾客也把它当成贵重礼物接受。这不仅是因为此画是一件构思独特、形象逼真、线条流畅的艺术珍品,更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中国文人高致雅洁的人生追求。这一切,都使得《风雨竹》成为了散发出亘古魅力的千古绝唱。
竹子夏不畏酷暑,冬不屈严寒,伐后可复生,象征坚强不屈;竹的浑然天性和独特品质给了李斗辰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因而,他爱竹、欣赏竹、赞美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便致力于《风雨竹》的创作。他的拓片画引用的是周恩来的《春日偶成》绝句,“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风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雨竹)。”可谓字字见神,刀刀见功,书画合璧,整体俊雅优美,入选世界四次妇女大会、《东方之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集》等名家名人大典。
作为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斗辰始终关心时事,力图用手中的笔讴歌新时代、新生活。近日,中国书协发出“两岸沟通,书画先行”的号召,要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优秀的书画作品赴台交流展出。李斗辰再度将他创作的《风雨竹》作品提交了书协组委会,该作品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是站在亲人的角度深情思念海外游子的一幅力作。李斗辰表示,如果说,“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我的梦”就是此生入翰墨,无怨亦无悔,将为弘扬中国书法国粹,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不遗余力。
本报记者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