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换得满园春

2014-06-26 07:33: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李曹镇下王村是霍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山村学校日渐萎缩,而李曹镇下王村寄宿制学校却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一切与该校的校长王薛平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初夏一个风清气爽的早晨,记者驱车来到李曹镇下王村,采访校长王薛平。一个扎根山区30年、无怨无悔投身教育的老师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执着与坚守

1984年,年仅20岁的王薛平手执教鞭、面带紧张地走进了村内的小学教室,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这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0年。

王薛平担任民办教师整整14年。14年来,不少同行都因耐不住清贫,纷纷转行,离开了老师这个职业。“当时日子过得挺苦的,工资低,还要养活一家人,辛辛苦苦教一年下来,连过年准备年货的钱都没有。”每到此时,都是王薛平最难过的时候。妻子埋怨的目光、孩子们期盼的眼光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无奈之下,他只能厚着脸皮,到亲戚朋友家借钱过年。

“干啥也比当老师强,不知道哪天才能转正,咱干点别的吧。”可是,父母的劝解、妻子的埋怨和村子里有些人的白眼,都没有动摇王薛平继续当老师的信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8年,王薛平通过层层考核,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名正言顺站在了他喜欢的三尺讲台上。

责任与职责

2004年,王薛平被调到下王村寄宿学校任校长。学校刚刚成立,设施还没有完善,教师宿舍条件非常简陋。来的当天,王薛平用砖头和木板为自己拼了一张简易床,义无反顾地把“家”安在这里。

白天监工整料,晚上巡逻检查,碰上能用的桌椅板凳,他就拿工具敲敲打打,再次使用。“我就是学校的勤杂工,修桌、换灯泡,随叫随到。”50岁的王薛平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随意地调侃着自己。

记者跟随着王薛平来到他的办公室兼宿舍。一个10平方米见方的房间,中间用铁皮柜隔着,后面是床铺和学校的监控设施,前面就是他的校长办公室了。环顾四周,一个“爱心药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个爱心药箱,是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养成好的品质和习惯。”从2004年起,王薛平建立起拾金不昧光荣册,对学生拾交的钱物一一记录在册。时至今日,记录在册已超1000人次,未被失主认领的现金除充实“爱心药箱”外,尚存500余元的爱心基金。

拉二胡、打乒乓球、美术作品、作文征文展示台,王薛平潜心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全面发展。尤其是二胡队曾先后参加霍州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霍山杯”青年歌手大赛的颁奖晚会,并在“蒲乡红”辛置矿区选拔赛上献演均得到广泛好评。2009年荣获临汾市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三等奖。

爱心与愧疚

在住校学生的眼中,王校长不仅是严厉的老师,更像是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

该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290名,其中住校生213名。这其中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岁,来自周边的十里八乡。王薛平办公室晚上从来不拉窗帘,这也是他总结的经验。“晚上有紧急情况,学生们一眼就能看到我,向我报告情况。”

2012年春一号宿舍二年级学生刘书宸大便拉到被子里,因害羞不愿意告诉其他同学,结果弄得墙壁上、床底下到处都是。同宿舍的学生发现后,立即向王校长打了“小报告”。王薛平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紧跑几步来到宿舍,一边安慰刘书宸,一边吩咐宿舍里其他同学帮助清理,他把床单、被罩全部拿到水龙头下,清洗干净,并为刘书宸铺好。

200多个住校生,难免会发生头疼脑热、摔倒受伤的情况。王薛平一直保持着警觉的睡觉习惯,一有动静,即刻起来,背起“爱心药箱”就走。半夜起来给学生擦身降温,带去看病成了家常便饭。

2011年9月16日晚,秋雨淅沥,晚上11点左右,四号宿舍李昱璋冒雨敲响了王薛平的窗户。“王校长,晋盼盼从床上掉下来了。”急促的喊声叫醒了和衣卧床的王薛平。

王薛平“骨碌”翻身下床,拖着鞋赶紧拿起药箱就跑。到宿舍一看,晋盼盼手按着右腹部,皱着眉头,嘴里不时地哼着。王薛平简单询问情况,检查肋骨,敲击腹部没有明显的肿胀和按压疼痛现象。于是他拿出清肿止痛酊在腹部按摩涂抹。然而到夜晚12点多,晋盼盼感觉疼痛难忍,哭喊着爸爸妈妈的名字。此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情急之下,王薛平拨通了村委主任李宝贝的电话,与村委主任一起驱车把孩子送到了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检查,孩子平安无事。回到学校已是凌晨2点多钟,王薛平依然不放心,让晋盼盼与他睡在一起,随时观察。第二天,盼盼的爷爷、奶奶接到通知,赶到学校,对着王薛平就一通质问,王薛平一笑置之,好言相劝。别的老师看不过去,他却说:“只要孩子没事就好。”

与时刻关心孩子们相比,王薛平感到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家人。

岳父得了重病,要上太原就医,王薛平拿出5000元钱,给岳父放下就走;老父亲得肺心病喘不上气,他一直都顾不上陪父亲出外就医;妻子体弱多病,他没有时间在家照顾,还把农事都抛给了他们。一说到自己的家人,王薛平的泪水不由得滚落出来,哽咽不已。

付出总有收获。现在下王村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充实完备,班班有多媒体网络;拥有装备48座实验室一个;13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藏书7000余册,平均每个学生拥有图书20册,可以同时满足60名学生阅读。而他本人连续几年被省教育厅、临汾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还被市总工会授予“爱岗敬业标兵”。

“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现在希望能帮孩子们建设一个完整的盥洗室,一个宽敞整洁的餐厅,一个现代化的操场……”说起未来,王薛平充满了信心和激情。

本报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杨洋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