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岩:倾心为民促和谐

2014-07-23 08:59: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黝黑的面孔,谦和的笑容,清晰的思路,匆忙的步履。面对续岩,我们深为他周身散发的亲和力、上进心、正义感所感染。

他讲情、讲理、讲法,为上访百姓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营造一幅幅和谐画面;他准确把脉,对症施治,为社区矫正人员送温暖,解难题,唤醒一颗颗迷失的心;他忠于职守,认真履职,走街串户,入校进企,将普法工作开展到最基层。

续岩,尧都区司法局尧庙司法所负责人,现年31岁,2011年9月调任至今,他紧紧围绕法律服务、法律宣传、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在辖区范围内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工作,不仅得到了领导认可,更博得了辖区百姓的信任。

真心实意解民忧

尧庙镇地处尧都区南大门,紧邻城区,城镇化建设任务异常艰巨。而城镇化建设中,最艰巨的当数征地拆迁,仅尧庙辖区大大小小的征地拆迁指挥部就有20余个。为配合此项工作,续岩把法律宣传带到征地拆迁工作的一线,做到法律先行,让群众知法、工作人员守法。

在郭村城中村改造初期,续岩和同事配合村委会走家串户发放农村法律知识读本。拆迁过程中,他们又配合乡镇中心工作,进户做工作、讲政策、讲法律。经过尧庙司法所参与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的户数达到全村户数的五分之一。之后的滨河东路南延、霍侯路拓宽改造等市区重点工程项目中,也有续岩和同事们的身影,哪儿出现纠纷,哪儿需要调解,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滨河东路南延征地过程中,下靳村的郭某在河滩地里建房、种树、种庄稼,并且要求赔偿,但是下靳村召开的全体村民大会认定河滩地为集体所有,只补偿附着物。为此,郭某与施工队伍发生争执,手拿斧头阻挠施 工车辆。续岩和同事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及时阻止郭某的行为。调解中,他了解到郭某是刑满释放人员,家庭生活很艰苦,就指望着这几亩地的收成。针对这种情况,续岩及时与镇政府领导、村委会干部进行沟通,村委会决定在为郭某补偿附着物的基础上,另资助一些费用,并答应给郭某在村中修建三间住房。

在辖区重点工作中,续岩尽心竭力,积极作为。对民间纠纷,也想方设法,毫不回避。东赵村王某在灵石县施工工地意外坠楼受伤,后经鉴定为二级伤残,但王某是一小包工头联系的工人,在出事后,小包工头迟迟联系不上,无奈他的家人找到尧庙司法所。“第一次接触人身伤害赔偿案,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只好联系律师寻求帮助。”经过咨询,续岩了解到应该找项目单位进行索赔,便马上联系灵石县项目单位,请其派人前来参与调解。几次三番,多方交涉,最终达成32万元的赔偿。

几次成功的调解过后,村干部对尧庙司法所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村民们也把尧庙司法所当成了“娘家人”,每每遇到难事,都会前来咨询、寻求帮助。

知心帮扶燃希望

社区矫正,即“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将其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方法”。要监管好这样一批“问题”人员,也并非易事。聪明的续岩在工作中总结出“五三六三”工作法,即评估调查五落实、入矫实行三步走、日常管理六严格、解除矫正三完善。自2011年11月16日与尧庙派出所正式交接以来,尧庙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5名,其中5人迁居,32人顺利解矫,现有在矫人员38人。独特的工作法,使得尧庙镇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结合尧庙镇社区矫正工作特点,续岩将辖区按地域划分为三个片区,每片区设专人负责。对于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续岩在每次的报到学习时都会跟其谈心,以更好地掌握他们每个人的心理动向,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开导。

该辖区矫正人员梁某因非法行医罪被判处缓刑两年,在第一次社区矫正报到时,续岩听出了她对判刑一事心存芥蒂,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为此,续岩多次对其进行家访,并联系她的丈夫一起做开导工作,引导她正常的心理认知。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梁某的心结慢慢被解开,这一改变,也让她本人不再为此事纠结,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在续岩的建议下,梁某又参加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学习,并于今年3月顺利解除社区矫正,回归社会。

“原来,我一直不相信你们能把犯人改造好,现在我是相信了。”看到续岩的努力,社区一矫正人员不禁感慨,这也让续岩满是欣慰。

“社区矫正工作中,在对矫正人员从严管理的同时,更要对他们倾心倾力,燃起他们重塑自我的信心。”在得知社区矫正对象范某经营的文具店遇到困难后,续岩利用自身的人脉帮助他联系了多个买家,帮助范某走出经营困境。

续岩还利用“12·4法律宣传”、春节法律宣传的时机,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走上街头为群众发放法律资料,让他们变为法律宣传者,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十指弹琴奏新曲

走进尧庙司法所,可以看到这里窗明几净,环境宜人,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各项制度应有尽有,各种案卷门类齐全……然而,2011年9月,续岩刚调到尧庙司法所时,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情景:两间彩钢房,档案一无所有,工作近乎停滞状态。续岩从规范各种档案,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入手。一条条,一卷卷,他和他的伙伴们夜以继日,不厌其烦,精心创建,当年年底尧都区司法局年终考核时,尧庙司法所各项工作档案已一应俱全,并全部开展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努力,2012年5月,他们也搬入新的办公用房,包括所长室、办公室、档案室、调解庭共计120余平方米,达到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要求。在2012年11月临汾市司法局组织的平川7县市司法局长观摩活动中,尧庙司法所赢得了好评,随后,霍州市司法局、浮山县司法局、襄汾县司法局等兄弟单位也到该所进行观摩,交流工作经验…… 2012年11月,经尧都区区委组织部选派,续岩被选派到尧庙镇任镇长助理兼郭村村委主任助理,挂职锻炼期间,续岩对乡镇工作又有了新认识、新想法。“跟老百姓打交道,解决问题除了要公平、公正外,更要讲情理。老百姓有的时候是不讲‘理’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看似合法合理,可老百姓并不买账;但他们却是讲情义的,感情沟通很多时候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基层工作中,续岩发现,跟老百姓讲感情、讲情义、掏心窝,永远是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好办法。

当然,跟老百姓讲情理、解心结,就要清楚他们心底真正的诉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续岩个人出资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并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这也给他日后的工作中带来不少帮助。

一次,一位老人打电话点名找续岩,要到司法所向他反映情况。老人来后,续岩招呼老人坐下,并安抚好老人的情绪。原来,据老人介绍,早些年间,他把三分地借给妹妹用,现在妹妹霸占着不还给他,这让他越想越生气。续岩从老人的素养和条件来看,并不像会为这区区三分地闹得兄妹反目,于是便跟老人深 谈。交谈间,续岩得知老人之所以对这三分地这么的耿耿于怀,是因为家庭其他矛盾所造成。为此,他耐心地引导、开导老人,一下午的交谈,老人心中的气平息了,也想通了,认为没必要再因为这三分地激化兄妹间的矛盾,毕竟这份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要是之前遇到这种事,很有可能会就这三分地就事论事,但学过心理学后我发现,在调解老百姓的矛盾时,要了解到他们心底真正的诉求是什么,以避免激化矛盾。”心理学的学习不仅让续岩在调解工作中游刃有余,也给他在社区矫正工作和生活中助上一臂之力。

“调解是个长期工作,我们必须沉下心、扑下身子耐心做好。”这些年的调解工作中,续岩最大的感悟就是:在遇到困难时决不能回避,尤其是老百姓难解决的事情,更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一切矛盾都消化在最基层。

当然,续岩也并不回避自身的短板。“因为本身不是学习法律专业的缘故,在进入司法所以后,我最初是一边翻看法律条文,一边给前来咨询的百姓讲解如何解决当前的困难。”这些年来,他每天都会坚持翻看法律文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的就是更好地服务百姓。

既要调节好百姓之间的矛盾,又要紧抓社区帮教不放松,还要协调好镇上的中心工作……如此繁而杂的工作量,对续岩和所里的其他两名工作人员来说,可谓是十指弹琴。虽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业绩,但他们也有颇多无助。经费、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这也是他们目前正面临的难题。

记者手记:一本本装订整齐的案卷、一面面充满感激的锦旗、一个个调解成功的案例……凭着对司法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老百姓的满腔热情,续岩用脑分析矛盾、用情缓解矛盾、用心化解矛盾,为一方百姓排忧解难,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值得我们点赞叫好,更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 卢婷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见义勇为 青春不悔

 

下一篇: 一言激起槐乡梦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