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讲奉献,不求回报;他面对荣誉,不骄不躁。人们都说沁河庄村变化大,群众都夸他们的好支书,而弓志胜本人却并不在意:“干的好与不好,由乡亲们评判,只要群众满意,我干的就值!”他自己常说:“我是沁河庄农民的儿子,我要努力为沁河庄村谋利益、谋福祉,让沁河庄村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自2003年担任沁河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弓志胜就深刻认识到村里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有一支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的领导班子。他带领支部村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一抓学习统一思想,二抓团结定了就干,三抓实效以绩考核,四抓廉政相互监督。村务坚持年度审计和重点工程的专项审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定期在公开栏内公布,村委工作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看着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的沁河庄村,可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弓志胜决定,第一步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他带领村里一班人多方动员和筹措资金,带动其他群众一道,进行改造。按照规划,需要拆掉一些旧房、占用一些耕地,在施工时,有些群众出来阻挠,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明白整修街道是功荫后世的好事,阻挠的群众,纷纷自愿地做出让步。经过奋战,先是为老百姓进行荒地改良200亩,新建淤地坝150米,增加耕地260亩;为节约能源,投资25万元,新建全市一流的四位一体新模式的沼气池60余户;为了治理村街道环境,投资10万元,硬化环村主街道5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余盏,在全村实现了亮化;投资40万元建成了3500平方米的群众休闲娱乐广场;紧接着便民连锁店,标准化卫生所共7间房屋相继建成,使老百姓不出村能进超市,不出村能就医看病。发动全体村民大搞绿化,每年栽种各种花卉树木3000余株,全村绿化面积达87.4%。
光有好环境不是新农村。弓志胜深知千中心、万中心,经济是中心;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沁河庄村虽景色秀美,空气宜人,但却无矿产资源可以利用,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沁河庄的出路是什么?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弓志胜多方考察,集思广益,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在特色林果业上下工夫。2011年初,经过他与村两委的多方考察后,决定在沁河庄发展优质核桃种植产业。但在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沁河庄村先后发展过桑蚕、山楂、苹果等产业,人们也没有获得什么收益,所以对核桃种植产业也没有什么积极性。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积极性,他与村两委多次带领村民代表赴屯留老爷山王贵专家的核桃基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村民们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核桃基地建设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与栽植质量,他多方想办法邀请王贵专家结合沁河庄村的情况,对沁河庄的核桃园区进行了设计规划。还赴长治购买潜水泵4台,电缆线、水管3000米,打坑机2台。同时还邀请林业局专家杨玉贞亲临指导。弓志胜每天扛着锄头、铁锹与村民们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他还对种植质量加强监督,保证每棵苗都能浇到水、覆好膜,保证了2000多亩核桃基地的种植质量,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预计3到5年后,每亩可增收1000元。
多年来,他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头,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村民祁金娥,有一天晚上突然得了急病,四周无人的情况下她想到了弓志胜,弓志胜和村委一班人得知后,二话不说开车将其送往镇卫生院,但是由于情况特殊必须转院,弓志胜又立即联系当夜将她送到县医院,医生要求家属马上签字做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但她丈夫外出打工未归,情急之下弓志胜代替家属签字做了手术,使她脱离了危险。
弓志胜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的第一理想,他把村民的致富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人生追求。如今的沁河庄,“碧水绕村过,群山环抱中,花木尽飘香,处处和谐声”,这一切,都离不开村里有一个一心为民的好书记——弓志胜。(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