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山区 奉献青春

2012-11-09 08:5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现年27岁的孙涛,出生在河南沁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9年9月,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古县古阳镇江水坪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今年8月,在村官新一轮创业工作中,县委组织部将他调到了上辛佛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一提起他,熟悉的人都说,这娃憨厚、朴实,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韧劲。
“志不强者智不达”。江水坪村地处古县北部山区,无任何矿产资源,老百姓广种薄收,完全靠天吃饭,日子较为惨淡。初到江水坪村,面对周围大山的阻隔,目睹群众生活的贫困,孙涛的心里一下有了落差,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一周后,县委组织部召开新任职村干部座谈会,组织部领导讲:“你们是国家选聘到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主要任务是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困难与机遇并存。越是困难的地方,越容易做出成绩。只要坚定信心,扎根基层,踏实干事,就一定能够劳有所获,体现出个人价值”。孙涛受到了触动,令他第一次看到了希望,并暗下决心:“要让自己有用,要使群众致富。”激情引发动力,他渐渐活跃起来了,一方面认真学习农村政策,走访村民,请教老干部,尽快掌握情况,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一个人钻进山里,细细察看各种树木,走遍了村边的每片山林。他知道自己出生的村里以前种过花菇,而这里林木废料丰富,闲置劳动力多,他想试着种花菇。他把这一想法,向镇党委作了汇报,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镇党委书记元福明也是食用菌事业的爱好者,多方调查后,建议孙涛团队动作,既解决融资问题,还能扩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力,并协调在条件更符合、原料更充足的上辛佛村,利用煤矿整合后废弃的老矿场建设菇棚。2011年4月,由孙涛牵头领办的古县凯涛成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创业路上艰难多”。合作社成立,给他和他的团队带来了莫大喜悦。之后的许多事情,是孙涛从小到大都始料不及的。菌业生产,技术是关键。一段时间里,他们几人跑书店、进图书馆,查资料、买书籍,菌种制作、营养基配方、病害防治等专业书籍,人手一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刻苦攻读,反复实验。没有菌种箱,就找来一个废旧的木箱子,前面掏两个洞,上面盖块玻璃,反复熟练动作,摸索技术要领。“这些苦点、累点,无所谓。我们年轻,不算啥,可短资金是个大问题”。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个人分头向镇领导呈送的报告,还没有答复。大家有些按捺不住了。季节不等人,孙涛情急之下鼓足勇气,再次向镇党委书记汇报了具体情况。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来了,县财政局、科技局的领导来了,先是协调通了水电,拉来了制种菌箱,置换了原县菌种厂的锅炉等财产;尔后,铲车帮助推平了场地;最使他们欣喜的是,享受政府创业贴息政策的10万元贷款获批了。还是不够,怎么办?只能自己想办法找路子。于是,几个人开始奔走,向亲戚朋友求助,把个人工资全部取出,东拼西凑,22万元的启动资金终于有了着落。这之后,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都投给了所从事的事业,决不容许出现一丁点儿闪失。
随后的日子里,除了村里工作,他的其他时间全部铺在了种菇厂棚。2011年冬天,菇棚的菌棒生长到了关键时期,孙涛和他的同伴在菇棚里忙个不停。“泥泞的裤脚和鞋袜,红肿发紫的脚丫子,冰冷粗厚的手指头”。遇到断电的时候,冰冷的馒头和带冰碴儿的水就成了一天的伙食。到了晚上,外边寒风飕飕,屋里的孙涛身上裹着阴冷发潮的被褥,冻得瑟瑟发抖……转眼到了春节,思儿心切的父母特意来了电话,想让一年只回一次家的儿子回家过个团圆年。但为了花菇生长不出意外,孙涛含泪哽咽着说道:“爸……妈,俺回不去了,俺得在山上守着。你们多保重,元宵节再回去看你们……”电话挂了,他的心情依旧沉重,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创业的痛苦感受一起涌上心头。已经再也无法抑制了,索性痛快地大哭了一场。
“斩尽荆棘路自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成果:今年春季,全部营养袋菌棒生产干菇3000公斤,收回成本后,略有结余,20多名村民还挣到了近万元工资。
为便于孙涛更好地创业,今年8月,县委组织部将他调到了上辛佛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此刻,他已经脱去了稚气,成熟了许多。全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会上,他说:“我深爱我的岗位,深爱广大村民,使我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经验得到拓展,意志得到磨炼,积累了我迈出校园后的第一笔人生财富。我将继续我的事业,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为己任,奋斗不止!”(通讯员 古轩)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