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母亲的嫂子亲如闺女的儿媳

2014-07-25 10:11: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说不出“长嫂如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大道理,也不懂得“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世态。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个家,为弟弟付出责无旁贷,侍侯久病床上的公公5余载,用爱心和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1992年,22岁的古县下冶村姑娘田秀珍嫁给了白素村村民刘慧勇。在外人看来,刘家家庭条件不错。然而,田秀珍真正嫁到刘家后才明白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二人世界,公公虽然上班,但是左腿长年有病不能帮忙干活,家里还有一个16岁的弟弟正在上学,家里所有的耕地只能靠自己和丈夫两个人。因为工作关系,刘拴虎老人平日里在下冶村居住,田秀珍总是捎信给同住一个村的母亲和姐姐经常做点好吃的给公公送过去。由于老伴去世,一直以来情绪不佳的公公也因为田秀珍的孝顺善良而感到了一丝欣慰。

1998年老人退休后就一直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转眼间,刘拴虎的二儿子刘志勇也到了结婚的年龄。由于公公家经济窘迫,她便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弟弟盖起了4间新房,不停地为弟弟的婚事张罗着。2000年,在田秀珍的操持下,弟弟和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婚了,让田秀珍非常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身体强壮的弟弟志勇因感冒到医院检查,被查出患有晚期食道癌,必须马上手术。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使一家人如雷轰顶,志勇的妻子经不住这样巨大的打击,精神严重分裂,生活不能自理。此时,公公的股骨头坏死,弟弟的病一下子又压在了田秀珍的头上。这次手术,又是田秀珍和公公出钱。手术住院的20多天里,她如母亲一样照顾弟弟,倒屎倒尿、喂饭擦身,连春节都在医院里过的。出院后,田秀珍把弟弟一家接到自己院子里,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弟弟的吃喝拉撒,插尿管,抠大便,擦洗身体,照顾孩子,还有疯癫的弟媳。有几次,弟弟竟然叫她“妈”。

然而,田秀珍的爱心也没能换回弟弟的生命。半年后,弟弟还是离开了人世,田秀珍为此伤心了好久。她说我受点累没关系,只要弟弟能活着。后来,受了刺激的弟媳带着孩子改嫁到了邻村,田秀珍也还是时常去看望弟媳和侄儿。

刘拴虎老人为了感激田秀珍为小儿子做的这一切,写下遗嘱把当初给小儿子盖的房子给了田秀珍。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今年他去世后,那个被小儿媳妇带走的孙子又回来讨要那套房子,所有的人都还想不通的时候,田秀珍却没有一句怨言地答应了。她只说,那是孩子该得的。这些事,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磨难并没有远离这个家,弟弟的病逝,让公公的精神也垮了下来,又患上了脑血栓。2009年,老人双腿疼痛钻心,田秀珍和丈夫在县医院给老人做了股骨头换取手术,经过这次手术,老人的疼痛有所减轻,但是脑血栓带来的后遗症却明显加剧了,走路靠双拐,双手握不住东西,言语含糊。老人出院后,田秀珍每天继续照顾老人。她总是对外人说,这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而且,她念叨的都是老人的好,是老人如何如何挣钱贴补家里,却丝毫不去计算她付出的那些有多少,对她来说,那些都是她的家事,她必须去担当。

2010年,刘拴虎老人彻底瘫痪在床,身体不能动,也不能说话。田秀珍就做了一个黑板,把“吃、喝、尿”等字样写在上面,问老人的需求,老人眨眨眼。后来,老人的意识越来越差。为了方便照顾老人,田秀珍晚上都住在老人的房间里,半夜起来给老人喝水、接尿。她坚决不让丈夫晚上照顾老人,让丈夫休息充足不耽误白天干活。老人的女儿偶尔回来照顾一下,却因为姿势不对连一口水都要呛着被老人瞪一眼。而只要见到田秀珍,老人的神情就会踏实下来。邻居们也会私底下问田秀珍:“以前给小叔子端屎接尿,现在又是公公,你就不难为情吗?不觉得恶心吗?”田秀珍说:“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亲人,照顾他们是我的责任,不会想到那些。”直到今年3月份老人去世,整整3年卧病在床的老人,身上没有生过褥疮,家里没有一点异味,脸上显得那样的安详。老人曾常常对人说:“多亏了我有一个好儿媳,不然十几次我也死过去了,我也在想,我还是死了好,不然不知道把娃娃累到什么时候,我们一家人拖累了娃娃十几年了,我的命好,遇到这样一个好闺女。”

老人去世后的这些日子,田秀珍还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幻觉,冷不丁的想起老人该喝水了,该吃饭了。当田秀珍谈起这些年来时,她的眼里没有一丝怨言,也没有艰辛后留下的委屈,她总是很平和。她说,那是我的爸,我有义务来伺候他,我没有觉得老人的离开是我的苦熬到头了,我只想好好照顾他,只想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淡淡的几句话,道出了她那纯真的心灵美,也道出了中华五千年的道德真谛。

通讯员 刘冉玲 刘克武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风风雨雨为群众

 

下一篇: 一心为民谋福祉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