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文化博大精深,在岁月的历练中,平阳大地留下了大量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聚集着独特的民族精粹,悠久的历史长河蕴藏着丰富的灵感沉淀。为了将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民间艺术开发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的平阳儿女能够了解、继承并发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武通凯成立了专门研究晋南民间艺术开发的专业机构,组织大量的民间艺术家,不断创造着品类繁多的艺术精品。
1月25日,在武通凯的创意中心,一座有着特殊创意的手工面塑吸引了记者眼球。它的亮点也是它的魅力在于所有的元素都体现了“华夏根祖传播文明”的真实内涵。威风锣鼓誉满华夏,孩童们在华夏打击起节奏欢快、威武雄壮的“威风锣鼓”。而在面塑的上部,“陶寺龙盘”烘托出一位宽厚、仁慈、豁达、睿智、伟岸、鹤发童颜的伟人。武通凯介绍:这是我们团队查阅各种资料,互相探讨研究设计出的尧王形象,体现出孔子颂扬唐尧的‘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的意蕴。人像定位于人们心目中的头戴‘通天冠’的‘帝’与‘神’。不受考古学中的制约,其实自黄帝起,帝制礼仪服饰已经定型,尧王真实形象与服饰可能是永远解不开的迷!”在武通凯的创意中心,还有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其中麦秸画、堆锦、刺绣、掐丝珐琅、红陶等等当属上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纯手工打造的精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幅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关公像,如果没有人告诉你是用麦秸做成的,还真的看不出来,多半会误以为只是用黄铜做成的一面普通塑像。触摸各种刺绣鞋垫上富有传统内涵的图案,仿佛能感受到刺绣人的各种感情。
武通凯的创意中心不乏一些富有创新理念,却不失传统精粹,同时富有感情的精品,这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他和他的团队深有体会。自2012年成立创意中心以来,武通凯考虑到一些民间大师可能白天会很忙,所以他选择每天晚上去拜访,与大师们共同谈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一直到深夜,从中找到更多创意灵感。“和我一起沟通的大多是一些年龄大的老前辈,他们是我的老师,同时也是实力雄厚的民间艺术家,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思维独特、观念新颖的团队。”武通凯说。
创意中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武通凯的“孩子”,他会不耐其烦地说出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以及他的精粹之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通凯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说自己更热衷于拍一些纪实片子,不追求有多么壮观的华丽景观,只求能反映出最真实的感情,这正如创意中心的作品一般,每一幅作品都富有生命。
武通凯表示,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将更多的“资源”民俗”品牌”等融通整合,形成新的商品理念,致力打造尧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新型工艺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尧乡文化,让尧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地传承下去。(记者 王隰斌 尹飞)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