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刀”——宋兆魁,由于是该县第一个完成各种断肢、断指再植50余例,完成各种皮瓣100余例,以及显微手术的开展,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宋一刀”。
1994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至今在古县人民医院骨科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行医19年的宋兆魁,在工作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视病人如亲人,对重病人,坚持守护在病人床旁,直到病人的病情平稳。坚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古县地处矿区,工人受伤时有发生,而且患者多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当看到病人因为不能及时接受显微外科手术而截掉了肢体,或因为不能接受正规的治疗而长时间丧失劳动能力,他无不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惋惜。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这项技术,一定要让古县人民享受到高质量服务。于是在2004年他远赴北京学习显微外科技术。在学习期间,他废寝忘食,只要有这方面的手术,他都会要求参加、观摩并研究。一边学一边练,通过两年的刻苦努力,他成功掌握了此类手术的操作技巧,并获得了带课老师的信任与认可。2006年回到古县后不久,就成功完成了一例断臂再植。从此以后显微外科手术在古县成功开展。
至今他已经完成各种断肢/断指再植50余例,完成各种皮瓣100余例。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宋一刀”。“宋一刀”的美称已经替代了他的名字“宋兆奎”,可以说,在古县一说到“宋一刀”,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俺要让宋一刀做手术”,这是病人家属和病人常挂在嘴边唠叨的话语。
显微手术,是一项细致而费时间的工作。一个显微手术就得几个小时,甚至整夜。即便如此,他仍旧坚持。有时手术下来,都没时间休息,常常会看到他累得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就睡着了。但只要是病人来找,他又会立刻精神百倍地去对待病人。2012年10月份,在临汾读书的儿子不慎摔伤了脚,班主任给宋兆奎打了几次电话,他都说因有手术不能到临汾照顾。无奈之下,班主任把此事告知了学校校长。校长气得叫人赶紧先把孩子送进医院。直到孩子出院,宋兆奎都没有到临汾医院看孩子一眼,只是通过手机告诉孩子要坚强、要自立,要照顾好自己。古县医院把这件事上报到上级部门,并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和医生、护士向宋主任学习,把他作为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中学习的榜样。
每台手术,他都会在术前研究病人的病情,并在相关书籍上查资料,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这样做只为了可以给病人一个保证,可以让手术能顺利进行,让手术减少风险,让病人少受痛苦。
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宋兆奎总是不断地从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与科室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搜集整理用最新的、最成熟的治疗理念、手术技术服务于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可喜的业绩。2009年,他在任大外科主任期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学习腹腔镜技术,并于同年在古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技术在医院慢慢普及开来,使许许多多的胆囊病患者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大大减轻了胆囊手术患者的痛苦。
在宋兆奎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古县人民医院的外科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年开展外科手术800余例,在我市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技术也吸引了大量的古县周边地区的患者,科室病人明显增加,创下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以来,宋兆奎发表医学论文4篇。同年获临汾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荣获临汾市五一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1年获临汾市医疗卫生改革临床路径先进管理者称号,并多次获得县优秀党员及先进工作者称号。记者 刘临喜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