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织编出幸福生活

2013-01-30 10:38: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织沙发坐垫、手提包、花鸟鱼虫等工艺品,既不耽误家务活,还能挣到钱,忙了少织几件,闲了多织一点,冬天冻不着,夏天晒不着,不出家门就能挣上钱。”张丽高兴地说,今后她还要将学到的技术教给更多的人,让广大妇女通过手工编织编出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浮山县,谈起张丽人们都竖起大拇指。她所创办的帅妮玉片加工专业合作社每年编织各类产品10万多件,年创收50万元,并且带动周围300多名妇女长期从事手工编织工作,可以说,通过张丽一人带动了浮山县整体手工编织行业蓬勃发展。
    张丽是浮山县响水河镇程村人,谈起创业历程,张丽说:“只能用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形容了。”张丽自己是个心灵手巧的人,织得一手漂亮的手工织品,但一直以来多半是织着玩,大多送人了。长期生活在农村,看到周围的妇女们忙时种种地,不忙时成天打麻将,经济条件不富裕,甚至有的人家是越过越穷。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丽的邻居大姐找张丽教自己织点东西,说是织好了拿到市场上卖,看能不能卖点钱,别把闲着的时间浪费了,这让张丽萌发了通过手共编织带领妇女们共同致富的想法。
    张丽先是自己在村里找了几位妇女来教,但是由于人员比较分散,时间不固定、不系统,织出来的东西在市场上也形不成效应,卖不上价钱,张丽最终放弃了这种缺乏体系、小打小闹的做法。2007年8月,张丽注册登记了浮山县帅妮玉片加工专业合作社,组织妇女系统学习手工编织,她说,刚开始,姐妹们连钎子和钩针都不认识,但经过7天时间的系统培训后,基本上就能上手织活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张丽的合作社在浮山县妇联、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在全县寻找合作农户,培训各类手工编织技能人才,同时聘请专业手工编织技师增强合作社的技术实力,通过拓展培训渠道推广手工编织技术,不仅织出的产品质量更进一步,而且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从2008年起,浮山县就将该社作为县农广校阳光工程主要培训基地,把手工编织技能作为一项新的实用技术面向全县农民进行培训,5年来培养了106名手工编织技术的优秀人才。同时,该合作社还组织手工编织技术优秀人才在各村进行巡回演示,现场培训手工编织技术。截至目前,共举行各类技术培训会130余场,培训各类手工编织技能人才2000多人,长期从事手工编织工作的熟练技术人员已达到300余人,每人每月可获得加工费800元至1000多元,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还提高了妇女地位。
    5年来,张丽的手工编织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她的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浮山县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她本人不但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也多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彰。
    张丽说:“通过手工编织,我不仅拓展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带动全县妇女姐妹共同走上致富路,心中感到非常自豪。以后的路还很长,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一定可以通过手工编织编出广大妇女更加幸福的生活。”通讯员 高生芳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