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红丽:执着追求创新业

2013-03-08 09:06: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妇女能顶半边天”。近年来,我市广大妇女立足实际,奋发有为,通过不懈努力,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本报特组织采写了一组反映我市农村妇女扎根基层、自强不息、积极创业的稿件,以此纪念这个特别的节日。
    蛇年春节,温红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独自一人来到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参观学习,近距离地感受那里“绿色文化、花园农业”式的农业旅游特色。
    “丝瓜长廊、金丝垂帘、立体种植、水培红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用高粱、玉米、谷子等搭建的“黄金宝塔”、“丰收粮仓”、大元宝等造型逼真、独特,深受启发啊!”3月6日,记者见到温红丽时,她深有感触地说:“我真是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不虚此行啊!”
    温红丽,尧都区金殿镇杜家庄村人,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养鸡、养猪、养鱼、开饭庄,通过多年的打拼,硬是凭着自己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创了自己的新天地。
    土生土长的温红丽深知父辈们田间劳作的艰辛,一心想闯一条致富新路。自22岁起,她便步入社会,在养殖场打工,办养鸡厂、养猪场,她付出了很多,吃了不少的苦,遭了不少的罪,但终因技术原因没能坚持下来。
    杜家庄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看到村里的这一优势,温红丽决定利用村里因挖沙而形成的鱼塘试着养鱼。“村里有水资源的优势,又没有工厂污染,养鱼一定能赚钱。”温红丽自己安慰自己。
    “当时,我用卖鸡卖猪的钱,换回了两塘鱼苗,利用旧鱼塘养殖。可没想到的是,买回来的鱼苗每天都有大量的死亡,这让不懂技术的我欲哭无泪啊!”温红丽回忆说:“幸亏饲料公司帮忙联系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鱼病才得以控制。就这,第一批鱼损伤过半啊!”
    这时,温红丽才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逐渐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实行精细化、标准化养殖。2008年,她联合6家养鱼大户成立了通威养鱼专业合作社。第二年,她又申请注册了“渔阿姨”商标,统一了产品的内外包装。依托“渔阿姨”品牌,合作社选择10斤以上的大鱼出塘,在每年中秋节推出“精美包装活鱼”,深受消费者青睐。如今,温红丽个人拥有鱼塘7个,年产各类鱼100吨。合作社社员也发展至26户,涉及周边乡镇及襄汾、洪洞等县;社员养殖面积2000余亩,带动农户养殖面积5000余亩,社员总资产达1200万元。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安排吸纳“40、50”农村妇女100余人,使当地妇女有了稳定的收入。因此,她的养殖场被尧都区妇联评为“妇女创业基地”。
    为改变单一的经营方式,温红丽在尧都区妇联的积极帮助下,利用自身养殖优势,延伸产业链条,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2010年,她创新思路,敢想敢干,在鱼池北侧的空地上投资兴建了一座500平方米、富有农村文化特色“乡村农家乐饭店”,让城里人吃乡村饭、品农家菜、赏乡村景。
    近年来,温红丽先后被市妇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被尧都区妇联授予“十佳巾帼创业标兵”荣誉称号。2012年9月,温红丽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临汾市卓越女性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并获得结业证书。
    北戴河参观回来后,温红丽有了新的打算,她信心满满地说,今后,我要多方筹资,高标准规划,加快实施休闲观光渔业建设,努力探索观光、垂钓、餐饮、娱乐等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早日走上致富路。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高卓然

上一篇: 深山里的俊鸟

 

下一篇: 黎卓:用平凡书写人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