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俊鸟

2013-03-07 09:16: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魏连翠的30年,恰恰见证了祖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巨大变迁。在这变迁的洪流中,她努力地工作、思索、奉献,用青春年华换来了乡亲们的赞许和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收获了众多的荣誉。
    在荒凉的山窝里开始执教生涯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农村师资仍然异常缺乏。刚初中毕业的魏连翠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被委派到离家十多公里的蒲县山中乡下康峪村小学代课。
    村庄不远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近处,村民很分散地住在土窑洞中。说起学校,不过是一孔土窑洞而已,里面是暗淡的,摆着几排破桌凳。魏连翠的“卧室”很小,不过是靠近麻纸糊着窗户的小土炕。寂静的夜里,除了夜鸟的鸣声,便只有狗叫了,当然,最怕的还是半夜里北风呼啸着从窗户缝里钻进去,一个激灵把她揪醒。害怕吗?她喃喃地问自己,不怕,不怕,短暂的几分钟后她又安慰着自己平静下来。
    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在这样荒凉的山沟沟里度过了执教以来的五六个春秋。
    十几个年龄悬殊的孩子分成4个年级,坐在一起上课,这就是四级复式教学。刚毕业的魏连翠真不知道该如何教学,但淳朴可爱的孩子对老师的尊崇和渴求知识的眼神又使她得到鼓励。不懂什么教学原则、教学法,更不知道什么主动建构、三维目标,只知道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不管用什么方法手段。于是,讲述、讨论、抽查、齐读、背诵、高年级教低年级、学生相互抽测等等,十八般方式都被她派上了用场。遇到不清楚的,她就徒步到几里外的邻村向老教师请教。就这样,每月领着十几元钱的工资,无怨无悔地教着那十几个学生。付出了劳动,也赢得了成绩,在那几年的全乡统考中,她校的成绩总排在前面,乡领导总表扬:最偏僻的学校却教出了最好的成绩,真是深山出俊鸟呀!
    原来,爱可以转化一切
    在随后的年月里,魏连翠又先后到山中乡的多所单人校教学,其中绝大部分是偏远的山庄。在那里,乡亲们的淳朴和坚毅感染和教育着她,使她坚定了做一个农村教育者的决心。
    农村孩子见识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育比较困难。她就精心思考每个教学细节,天天盘算着每个孩子该怎么教、使用什么方法、哪些问题可以让大同学给小同学教,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力求精细化,落实到人。
    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给单亲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孩子们中有个叫查杰峰的,父母离异,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年龄大,种了几亩粮田,没有时间管他。查杰峰的成绩和行为习惯一直不好,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破罐子破摔,甚至考试时都是空白卷就交上来了;在生活上,常常想着点子骗爷爷要钱,出去买零食买玩具,和小朋友打架更是家常便饭。看着这样的情况,魏连翠心急如焚,她觉得孩子最主要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采用这种极端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缺什么就要补什么,第二天,她就开始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衣服脏了,她默默地帮他洗干净,扣子掉了及时给他钉好,吃饭时,她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把自己的鸡蛋递给他……
    记得一次上课时,她看见查杰峰脸色苍白、无精打采,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好烫!她这才发现他在这深冬时节还穿着单薄的秋衣裤,于是抱起孩子向医院跑去……事后,其他孩子对老师“汇报”,查杰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呢。自那以后,课堂上,再不见他调皮捣蛋,课下也看不见他打架的身影,学习成绩也在一天天进步。魏连翠突然悟到了,原来,爱可以转化一切!
    用母亲的胸怀拥抱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开始大量合并。魏连翠曾任教过的山村学校并入乡镇所在地山中完小。她也调入这所学校任教,并担任了低年级的班主任。
    每天早晨,她和生活老师一起把他们一个个叫起,帮着穿好衣服,又从床上抱下来,打来适宜的温水,轮流把脸洗净,然后组织上早操。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这样的工作要做一两个月,直到他们能稍稍自理。中午,她把餐厅的桌凳擦净放稳,等学生有序坐好后再端菜递饭,还不停地提醒孩子们别烫着、吃饱喝好。晚上,她给学生洗脚,给他们小故事,安排学生睡好后,自己又在灯下开始了备课。当然,最头疼的还是尿床的孩子,她会定好闹钟,提醒孩子排尿,至于尿了床的孩子,早上她还要给他们晾晒被褥。周末,她给每个学生家长挨个儿打电话,直到全部接走,才能考虑自己离校。学生病了,她送医院为他们付费治疗;家长有事了,她骑电动车送孩子回家,往返几十里,有时还要走山路。这样的事情有多少,她自己也说不清。尤其是对一些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的孩子,她更是承担起妈妈的责任。
    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是无法坚守这样清贫的职业的。孩子教了一茬又一茬,她脸上的皱纹添了一道又一道。但是她知足,每从一个村庄调离时,村民们都很依依不舍地相送,孩子们哭喊着不让走;而调入的村庄却喜出望外地迎接她,他们朴素地认为有了她,孩子就有了希望,有了未来……她的工作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多次受到了县、乡政府部门的表彰。
    魏连翠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继续努力奋斗,用母亲的胸怀拥抱所有的孩子,为山村的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