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东元:敢教荒山披彩绿

2013-05-31 09:17: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认认真真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干活,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81岁高龄的石东元的座右铭。

石东元出生在隰县古城村。十几年来,为了绿化荒山,他在门前荒坡栽满了桃杏树,沿河堤栽种了上千棵柳树,现已形成一片葱茏连接的绿洲。他花半年时间,用担子挑、平车推,垒坝造田,用双手填起了门前一道洪水泛滥的山沟,垒起了两道拦洪坝,并在新造的田地里栽了200余株酥梨树苗,如今已是满园梨果飘香。

说起石东元垒坝造田,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8年,石东元所在的隰县建筑一社破产后,只身来到了他的祖居地古城村开始了重建家园。以前的土窑洞已不存在了,石东元在村道旁给自己搭起了一间简陋的木料草棚,后来凭自己会干砖石活的技术,又砌了一个能容下两人居住的小砖窑,喂起了鸡、鸭、奶羊。石东元是一个闲不住的勤快人,当他安顿好自己的宿营地,主动当起了过往行人问路的向导,并为过往避雨歇脚的行人提供了一个喝水休息的服务点。为了方便过路的行人,他就从远处推来沙石把自家门前被洪水冲断的路面修补平整好。时间一长,石东元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他决定为沿村办一件实事,筑坝、拦洪、植树,来阻挡洪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再不能让被冲了再铺、铺了又被冲断的路基受损。

说干就干,垒石坝可是石东元的老本行。为了准备石料,石东元靠着自己硬朗的身子骨,每天从早到晚,用肩扛、用绳拖,下河捞石头磨漏了一双又一双雨靴,光胶鞋一个月就换了四五双。为了垒石坝,石东元经常上山砍蒿柴卖给城里人换些钱来购买工具。为了多砍柴多卖钱,他的手经常被柴刺扎伤,经常是旧伤刚愈,新伤又添。为了生计,石东元还经常帮人锄地赚些钱贴补家用。

经过半年多的苦干,他垒起了两道石坝,一条长100米、宽15米的深沟竟让他一锨一锨地给用土填满铺平了。为了加固泥石流冲毁古城沿河的堤坝,他沿河边栽了上千棵杨柳树,现已都长成了参天大树,牢固地保护了河堤泥石流的塌方。石东元垒坝造田植树,既防止了洪水引发的水土流失,又避免了山洪冲毁冲断村道的危害。

石东元对树情有独钟。为了美化自然环境,石东元把靠山的那道荒坡栽上了杏树、桃树,把荒坡变成了桃花坡、杏花岭。为防止有人毁坏种植的杨柳树,他悉心看护,从不让人乱砍一棵。15年来,他植树护绿从没放弃过。问起石东元当初是怎样在河堤沙石岩上栽上杨柳树时,他淡淡一笑对我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代传一代,都是这样。”他老伴说:“老石为护堤栽杨柳树可没少遭罪,沙石岩栽树根本刨不下坑,是他使用铁钎子凿出眼,再灌进土,才移活杨柳树的。”说这话时,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铁打的硬汉,在烈日下、在狂风中、在雨雾中,正一锤猛似一锤地用力敲打着凿眼的钎,那迸发出的火星一闪一闪正烁出石东元那高大的形象,瞬间,又转化为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两道绿荫成行的绿色长城。

当问起石东元准备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时,他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在梨果园试着嫁接隰县‘玉露香’这一新品种,寻求增收致富的门路,这也算是我的心愿吧!”通讯员 申明计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