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映煤海

2013-06-13 08:13: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流的管理水准,高标准的设备,无不见证着一座高产高效的现代文明矿井的发展、壮大,从2004年的筹建到2010年的正式投产,作为霍州煤电集团第一对立井提升矿井,主副井提升系统是这座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命脉所在,而支撑这条命脉的则是一支由11名女大学生组成的女大学生绞车班组,她们兢兢业业、坚守岗位,诠释着矿井平安壮大之道。

自女子班组成立以来,先后荣获“三八”红旗集体、先锋号班组、青年文明号班组、标杆班组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将激励着干河矿副井女大学生绞车班组的众姐妹一道向着一流班组的目标砥砺奋进。这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女子班组,成为了该矿绞车司机这一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特殊工种的主力军。她们从文化制度建设入手,将该班组打造成“安全型”、“学习型”、“精准型”、“文明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真正树立起该矿班组建设的典范。

强化“安全型”班组建设。她们深知岗位责任重大,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职责制度,严格执行《副井提升机操作规程》《绞车司机定期检修制度》《绞车司机包机制度》等15项管理制度,并实行制度上墙、牌版管理。严格完善交接班制度、各种隐患记录、学习记录、检查记录等方面的管理台账。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理念转变,制定了“副井提升司机手指口述”操作卡,并从手指动作、口述表达、手指口述内容、岗位描述内容、演练程度、劳保用品穿戴情况6方面对11名女大学生绞车司机每月进行3次考核,从而提高绞车班组女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

强化“学习型”班组建设。女子绞车班组,她们操控的是一台多绳摩擦式大型提升机,滚筒直径达3.5米,面对技术设备及运转情况复杂的机器,工作相对枯燥单一。为提高班组全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激情,班组内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为契机,通过集体学习、轮流备课讲课、自学等多形式相结合,进行“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三一”训练,认真开展班组培训教育活动,并且做到学习教育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同时,她们并积极参与各项知识竞赛活动,在霍州煤电技术大比武竞赛中取得了“知识竞赛第一”和“技能比武第二”的好成绩。

强化“精准型”班组建设。她们在岗位上勤学苦练,力争做到“技术精、到位稳、运行顺”,以此不断提升班组成员的业务能力。两年多来,11名成员个个都成了绞车司机技术能手。针对绞车开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如何正常开车、过卷后的操作以及允许一次开车和应急开车的情况,班组成员不厌其烦地无数次地操作着主令手柄和制动手柄。为了实现绞车运行平稳、罐道运行顺畅,罐笼上罐和出罐的位置准确,她们个个肯吃苦、肯练功,潜心总结研究,力争每次达到安全操作、位置精准。在任何一环节都能准确熟练地操作作业,现场动态达标、质量标准化建设走到了干河矿班组的前列,连续两年技能考核合格率实现百分百。

强化“文明型”班组建设。为提高女子班组现场规范管理,每天每班人员都要对绞车房进行一次卫生清理,哪怕是机器设备的一个螺丝帽,地板的一个角落都不会放过。搭档之间言行举止文明有爱,工作中互帮互助,工作气氛轻松融洽。绞车房内物品摆放有序,操作室窗明几净,操作人员服饰行为规范得体,这里已然成为了“干河煤矿的文明示范窗口”。

强化“和谐型”班组建设。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关键在班组长。班组长郭潘丽从责任心、经验、性格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每班的搭档,这是班组长对班组管理的一项创新,也是提升班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搞好班组建设,就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成员都成为班组的主人翁。女子班组的大小事情,他们都要进行民主决定,集思广益。11名女子班组成员就像相亲相爱的姐妹,她们相互发光散热,享受着这个集体带来的温暖和幸福,在干河煤矿成为了各班组的学习楷模。

这支年轻、活力、耐心、细致、素质高的大学生女子班组,在业务上学习快、接受快、提高快;在岗位实践中能吃苦、肯吃苦;在生活上能舍弃、不计较、互帮互助。她们用努力、用业绩、用精神诠释了干河煤矿大学生女子绞车班组的良好形象。(记者 鲁剑 张康)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