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洪洞涧河南岸姚庄的一个农家院落绿意昂然,葫芦开着黄花,西红柿爬上了架,进了坐西朝东的房间就能看到友人给主人书写的许多字画,仔细一看,字画内容都与洪洞通背拳有关,从字里行间才知道这是武术大家胡三杰的家。
“师傅在90岁那年才将自己收藏的所有拳术书籍和完整的通背拳要点告诉了我,那是1980年,1983年师傅逝世。”胡三杰与师兄王长贵说话的同时,将记者领到了武术器械房。
墙上挂着虎头钩、刀、枪、剑,白腊杆也栓着绳子吊在墙上,器械房正中挂着一幅古老的字画,内容是关于武术的,在该字画的下方有一个玻璃镜框,四周有漂亮的木雕花,正上方雕有“恭贺新喜”四个行书体,四角还刻有楷体“万事如意”,背景是彩色的牡丹花,正中央放着一张头戴瓜皮帽、留有胡须的老人黑白照片。
胡三杰与王长贵异口同声地说,这就是他俩的师傅瓮万荣,其胸前挂的是老人家建国初期荣获的“华北第一鞭”奖牌。
“师傅瓮万荣曾经是当今古县知名旅游景点——张家大院的镖师。”胡三杰说。从石壁到洪洞一般都是由瓮万荣领着护院,中途在苏堡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才到洪洞县城。师傅的通背拳是洪洞县城西门附近卢云胜所教,卢云胜为练好通背拳的三进步,双脚在石板铺的地面上拉下了几道槽。
“师傅获奖牌的时间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胡三杰说,那时华北区要在太原杏花岭举行国术比赛,晋南专署在临汾的帽儿刘村设下了擂台,邀请所属地区各县选派高手参加选拔,竞争相当激烈。
瓮万荣上台表演时,天色已暗,组织方挂上了当时比较时髦的汽灯。瓮万荣将手中钢鞭舞得虎虎生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观众拍手叫好。不管钢鞭怎么舞,汽灯就是纹丝不动,场上有人叫喊“把汽灯再放低一点”。
当组办者将汽灯的高度降低后,瓮万荣的钢鞭舞得更是行云流水,汽灯在钢鞭和人影中岿然不动,仍然照亮选拔场地,突然有人将铜钱扔进了场子,瓮万荣甩起九节钢鞭,一个漂亮的收势,观众还没看清怎么回事,他已经举起鞭子让人们观看串在鞭尖的铜钱。
晋南专署经过几天严格的选拔,瓮万荣和霍州的一名武术高手代表专署参加了华北赛区国术比赛(当时新中国称武术为国术)。
在太原杏花岭,瓮万荣不负众望,过关斩将,夺得钢鞭之魁,获得“华北第一鞭”称号。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