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里的“三段佳话”

2013-07-18 10:53: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刘南方现场书写藏名诗

在市区贡院街市中小企业局家属院,68岁的退休干部刘南方有三段被街坊们“啧啧”称赞的佳话:一是他退休后无微不至地照料病中的妻子,二是他退休后如痴如醉地创作诗词,三是他以网络为平台,以诗词为桥梁,与广大作家、诗人、书画家交流思想,成为文坛关注的一个焦点。他的笔名“柳明”,就是在妻子病重期间,渴望妻子好起来,渴望妻子的病情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天不遂人愿,当妻子带着他满腔的关爱撒手人寰后,刘南方就把他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从小就痴迷的诗词创作中,从2007年10月至今,刘南方已经创作了11000多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歌,并在网络发表4000多首、杂文200余篇,诗友称他为“快手”、“高产诗人”。

家庭主“夫”

2005年,刘南方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由忙转闲。他说,虽非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地步,却省去许多繁杂的应酬。退休后摆在他面前的一件要事是,多年相濡以沫的老妻病倒在床。考虑到3个儿女都在工作,保姆难找,找一个合适的保姆更是难于上青天的现状。他便毛遂自荐,自我提拔,登上了家庭主“夫”的宝座,无微不至地照料病中的妻子。家庭主“夫”不好当,为了把一大堆家务事打点好,他为自己精心制定了家庭主“夫”工作谱:
每天7点半起床、叠被、梳洗,7点50分为妻服药、早餐;8点15分给妻测血压、服第二次药;8点20分至9点打扫卫生;9点搀扶妻散步、9点20分上网查资料、读新闻、接待网友;11点15分做午饭、12点10分洗涮完毕;12点30分至2点30分午休;下午2点40分后搀扶妻散步,3点至6点电脑写文章或回复网友;晚上6点15分做晚饭、6点30分为妻开电视、7点用餐洗涮完毕;7点40分后上网,9点为妻洗烫脚;9点15分为妻服第三次药,9点30分扶妻睡眠后上网至11点30分。一周洗一次衣物、为妻洗一次澡。
按照这个科学的家庭主“夫”工作谱,他精心照料妻子,不但学会测量血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对应办法等护理知识,还为妻子写下了《叮咛》《诀别词》《自救》等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诗句,他在《妻病一周年》里这样写道:

中西结合巧调理,三医七护事不争。
妻病夫责天之大,尽心尽力献愚忠。
困难当做试金石,善行应为照妖镜。
我愿发妻能康复,扬鞭夕晖并马行。

“高产”诗人

走进贡院街中小企业局家属院刘南方的家,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书房就在阳台上,这是一块在这个城市里难得的清净之地,楼前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遮住了日头,也遮住了这个城市的喧嚣,他就在这块方寸之地里,尽情地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
说起自己和诗歌的缘分,他很自然地说起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是1963年的春天,刘南方的一位工友突发阑尾炎,这种在现在看起来很平常的疾病在当时被老百姓用土话称为“绞肠沙”。工友被送进医院动手术,领导派刚满18岁的刘南方去陪床。就在这段时间,刘南方无意间路过产房,看到那些刚刚来到人间的小天使,他突发灵感,写了一首关于护理婴儿“摇篮式催眠曲”的自由诗:“孩子孩子听我讲,把你贴在娘胸膛,别哭别闹乖乖样。轻轻地摇,慢慢地唱,宝宝快快入梦乡!”从这一首诗开始,刘南方渐渐步入诗词世界。然而,随后而来的是繁忙的工作,以及嗷嗷待哺的3个儿女,他只有把自己和诗歌的约定埋在心底。
好容易退休了,他又挑起了家庭主“夫”的重担,当老妻带着他全部的关爱离世后,他才从心底翻出他和诗词的约定来。他常常是把饭烧在锅上就冲进书房了,冲进去就忘了灶台上的锅了。日积月累,家里的3口锅、两个壶就这样葬身火海了,为了其余的灶具不再受连累,儿女们专门在百汇市场给他买了一个有铃声的马蹄表,满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只要一写起诗来,他又常常忘了给马蹄表上弦,当他沉醉于诗词创作的时候,又有一口锅和一个壶“前仆后继”了。
他就这样痴迷于诗词,看到什么都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就是在街上看到奔驰的汽车,他都可以想出一首诗来。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日不诗文心难安,灵感泉喷数十篇。夜半扶床五更起,斟句酌韵当三餐。”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他创作出诗词赋等11368首,被诗友们称为“快手”和“高产诗人”。

以诗会友

从2007年10月10日开始,刘南方“一不小心”涉网整整6年了。6年中,他始终遵循“淡泊人生,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练达灵魂”的理念,进出于网络平台,活跃于线上线下,以网络为平台,以诗词为桥梁,与广大作家、诗人、书画家以及文字爱好者等,既沟通了联系,又加深了友谊,还交流了思想,同时也补充和更新了知识,提高写作技能。凡阅读诸友的博文后,做到“无诗不评,凡评必诗”。为了提高创作水平,刘南方还开通了QQ空间和博客,以此结交全国诗词爱好者。
他的博客中发表了4000余首诗词,关注他的近千人,回复他的上万次。著名诗人逸思飞评:堪称诗神,笔墨点精。网友“东山闲人”评:美韵流畅,余音绕梁。
“我们在网络上全用诗词进行回复。”刘南方说,每当看到一篇文章或者友人的一首诗,在阅读完后,他都会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文章或诗词的见解和赞赏。“看到朋友的《七绝田边拾趣》,他瞬间就作诗词回复:野蒜抽长苔,白花成簇开,好奇手掐下,不意蝶跟来。”他为世纪诗刊《好诗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留言:主题突出重意境,语言明快人好懂。朗朗上口且谐韵,利国益民合世情。奇句横出添生气,巧布词眼若点睛。留有余地任回味,弦外之音又一层。”他还经常受邀去全国各地参加诗词交流会。前几天刚参加了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广西“北部湾”活动,全国的诗词爱好者欢聚一堂,以诗会友、吟诗作对。内蒙古著名书法家王先锋为他感慨留言:从政30年,默读大半生,激情若火山,文思若泉涌。典故尤家珍,言辞似繁星,天天有新作,日日佳篇成。
他的女儿刘雅静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这样说:父亲在职时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父亲退休后无微不至地照料母亲,母亲去世后,父亲呕心沥血创作出的1万多首诗词,这都是儿女的一笔宝贵财富。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邱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