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穷则思变。家中兄弟姊妹九个,他是老小,在记忆深处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饱饭的他,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再过穷日子,可是看着靠天吃饭的家乡,看着年迈的父母,他初中没念完就放弃了学业出门打工。他打过饼子、贩过鸡蛋、搞过收购、做过装卸工、当过货运司机、下过煤窑……他就是在临汾开公司的吕梁人郭小峰,现在人们称他郭总。
日前,在功臣小区开展的一场爱心助老公益活动中记者见到了郭小峰。他个子不高,瘦小的身板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闲余之时他说出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想——将来办个让所有老人都能住得起的敬老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还得从他辍学后开始创业的历程说起。
辍学打工 初怀梦想
1990年,贫寒的家境迫使郭小峰不愿看到已经养育了9个子女的老父亲,为供他上学在山里奔波,他在全家人的反对下放弃了学业。“当时就一个念头,赚钱养家,减轻家里的负担。”郭小峰说。那时年纪小,家人也不放心他跑太远的地方打工,就在镇上托亲戚找了个饼子摊,让他做学徒工学一点手艺,管吃住每月给10元的零花钱。这期间他看见镇上和县里有些人在村里收一些农产品和药材贩卖,一个月比他打饼子的收入高很多。
郭小峰就开始骑摩托在村里赊鸡蛋,然后贩卖到县里赚差价,随后他还贩过甘草、杏仁等,一年下来,他成了十里八乡人都熟悉的收购贩子。搞收购那会儿冬天很冷,当时我的脚被冻肿了,连鞋都穿不进去……”郭小峰说,有一次他贩完一车药材回到村里,当时天快黑了,下着雪,人走起路来一跌一滑的,在村口他遇见了一位老人背着一捆柴火往家走,这个老人是个村里的五保户,都70多岁了,见此情景他扛起老人背上的柴火将老人送回了家……从此以后,郭小峰的心里就隐隐约约有了一个梦想——在这里只能帮一个老人,走出去赚钱,才可以帮更多的老人。
艰难经历 第一桶金
在郭小峰17岁那年,他来到清徐、灵石、古交等地做装卸工,这个活很累,但每天可以赚到10元,一个月能赚300元。“装卸工很苦,我当时根本铲不起一铲子煤,就用手或肩膀顶住铁锹把,在车上往下推煤,以至于把手心都顶得起了泡……”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忍不住叹息,当时真的很苦!”半年后,他又下煤窑拉煤,就因为能多赚100元。后来他用下煤窑赚的钱学了驾驶本,跟着舅舅开车跑运输,他开着车跑东北、下河南全国地跑。就在做货车司机的5年时间里,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当时货运的副司机是一个月500元,主司机是800元。郭小峰刚做了主司机,车队有一个活是往青藏高原送一车枣,虽然他全国各地地跑,可就是没有上过青藏高原,当时车队所有的人都退缩了。“我去!给我配个副手就行。”郭小峰毅然接下了这个活,“我不认识路只能看着地图走,过了甘肃就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了,当货物运到西宁的达日县时,我就开始头晕呕吐,一下都不能开车,当时以为是感冒了,其实是高原反应,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我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脸色苍白,一口饭也吃不下,住店的时候店老板都不让我住,说吃点东西就赶紧走,害怕我死到店里,叫我们连夜下山……”郭小峰说,“那次送货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差点没回来!”
步入正轨 当头一棒
郭小峰跑运输期间和李小娟结婚。当大儿子出生后,他辞去了大车司机的工作,用搞运输赚的钱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又借了35000元买了个中巴车,从陕西佳县到山西临县跑客运。
“我觉得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奋斗,该过安稳的生活了吧?当时打算再跑几年,多年前的那个梦想就能行动了。”郭小峰说,可老天偏偏不让你如意,2002年的秋天出事了。”刚过中秋,由于太劳累郭小峰病倒了,在他养病期间,一直跟着他跑车的外甥也学下了驾照,线路也熟悉了不少,每天开车替他往佳县跑客运。谁知,没几天就在途中把一个村民给撞了。
“我那时候哪还顾得上养病?接到电话后,赶紧跑到医院看被撞的那个人。”郭小峰说,当时情况很不乐观,在住院的两个多月里,医院光病危通知书就发过4次,病人昏迷了整整15天……”郭小峰两口子在医院整整陪了病人两个多月,寸步不离地细心照顾着,病人逐渐恢复了健康。
康复后的那个村民被悉心照顾他的郭小峰感动了,出院后和他成了好朋友。出事之后,郭小峰卖掉了中巴车,从太原辗转来到了临汾。
参加公益 寻梦临汾
2004年,郭小峰和妻子初到临汾。由于人生地不熟,就在市里某出租车公司买了辆出租车,开始在临汾打拼。这期间在他的呼吁和带动下,临汾有了首个“雷锋车队”,郭小峰也从此开始了他的公益生涯。
“那时候,临汾的出租行业还没有义务做事的公益组织,我就给公司的经理建议,成立个免费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组织。当时联络了9个本公司的司机成立了临汾的首个‘雷锋车队’,来帮助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个车队免费接送高考生、为社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经常看望红丝带学校的学生、资助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等,这个公益组织逐渐成了公司的名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表扬信送到了郭小峰所在的出租公司。
为了更接近自己的梦想,2006年,郭小峰卖掉了6辆出租车转行到修理行业;2011年他又做了全国某知名医疗器械的临汾总代理,并向山西老年健康协会申请了临汾爱心助老服务站,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目前他的公司有20余名员工。“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就是为我多年前的那个梦想做准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梦想就会在临汾实现。” 文/图 记者 郑轲 郝海军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