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村里娃,从小看惯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和贫穷。大学毕业后的他回到农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见到农民依然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落后与贫穷在这位年轻人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有所作为,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叫刘钊,是安泽县冀氏镇良种场村的科普带头人。
良种场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靠种地为生,村里没有任何增收产业。刘钊至今记得,那一年他到良种场村任职时已将近入冬,随处可见村民院子里囤积的玉米,农民没事就蹲在村头晒着太阳,寒风吹得落叶四处飘荡,显得整个村庄愈加萧条,一种落寞的感觉涌上心头。
既来之,则安之。刘钊决定从关乎老百姓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做起,真正为村民做点实事。良种场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何不在土地上做文章呢?文章做得好不好,关键在技术,刘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农民普及科学种植技术,让他们相信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发家致富。然而信心满满的刘钊在挨家挨户的走访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农民似乎对他的依靠科技调产致富的理念并不感冒。正当刘钊一筹莫展时,村西头的朱大爷向刘钊道出了原委。原来几年前村里也发展过别的产业,种过药材、红果等,但是作物成熟后却卖不出去,农民自己找不到销路,最后东西都烂在地里了,赔的血本无归,大家还是觉得种玉米保险。
为了让农民重新竖起调产致富的信心,刘钊邀请县科协专家到良种场村实地勘查土壤、水质等条件,在县科协的指导下,刘钊决定在良种场村发展百亩优质土豆种植,同时采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经营,为农民提供种子、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彻底打消农民的顾虑。在刘钊的努力下,2011年3月份安泽县乐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了,当时正值春耕播种季节,刘钊和村民李虎山又马不停蹄地跑市场找种源,几经周折终于从外地调回了种子。老支部书记则跑到长治农贸市场,购回了地膜。第一年种植时,为了降低风险,刘钊只让每户试种两三亩,耕地、播种、铺膜、放苗……全程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四个月的生长期对刘钊来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肩负村民的信任和期盼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良种场村的土豆个大卖相好,几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待最后村民算账时发现,种植土豆比种植玉米每亩多收入300元,农民终于尝到了种地的甜头,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小试牛刀成功后,刘钊想要尝试拓宽良种场村的增产增收类型,为此他经常去外地学习考察,在对洪洞县万安镇西梁村的林下经济实地考察后,他认为良种场村有优势搞林下经济种养殖,他的想法得到 了良种场村委的大力支持。
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良种场村的村民们明白只有学习科学技术,参加技术培训,脱贫致富的愿望才能早日实现。如今,良种场村又先后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经营,村民们找到了一条通过科学技术走上致富的道路。
现在的刘钊正在为他的林下经济计划忙碌着,他说:“我是村里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当好他们的科普带头人,让农村经济越搞越好、越搞越活。”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