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其是我们村的好书记,大家伙儿不但佩服他的为人,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在隰县午城镇桑梓村,提起田福其,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一个848口人的村庄,耕地面积3000亩,多年来,田福其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处考察找产业,靠着1500亩沿川地,发展瓜菜大棚1200栋,使全村的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桑梓村也成为了隰县“一村一品”典型示范村。
田福其1984年当选桑梓村村委会主任,1986年当选村支部书记,看着这个年年靠天吃饭的纯农业村,他的心里开始打起了“算盘”:怎么才能靠着这点耕地让群众富起来?当年村里的产业以玉米为主,玉米产量亩产也仅有250公斤左右,田福其在仔细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多次跑到县种子公司请教技术人员,研究村里玉米提产的办法。经研究之后实行的“玉米制种”,使玉米亩产提升到了500公斤左右。
由于村里的耕地属于沙土地,产出的西瓜很受欢迎,老百姓就在玉米地里套起了西瓜,然而西瓜苗根部的根瘤菌导致西瓜不能连年种植,这成为当时困扰田福其的一大难题。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田福其从电视上看到了南瓜嫁接西瓜的项目可以解决西瓜不能连年种植的问题,随后便多次带着村干部去陕西省渭南地区考察,最终将这一项目引进到村里。田福其告诉记者:“当时的西瓜每亩收入1500元,可我们引进这项技术后,第一年就见了成效,每亩收入达到了4500元。”1995年,一场冰雹使全村1500亩西瓜绝产。消息一出,田福其一下子懵了。带着全村人的期望,田福其带领村干部去山东、北京等地“取经”,设施农业的巨大效益让他眼前一亮。回到村里,田福其再次带领村里的80余位村民赶赴考察的地点,让村民亲身感受到发展设施农业的可行性。经过实地参观,回到村里的村民根本不需要鼓动,个个自发地建起了瓜菜棚,目前村里的瓜菜棚已经达到1200栋,使全村1500亩的沿川地全部得到调产。村民王芳秀告诉记者,她家有6亩耕地,其中4亩地建了4个棚,去年4个棚的收 入达到11万元。今年又承包了一个占地2亩的棚,目前2个西瓜棚、3个甜瓜棚已为家里带来了10万元的收入,现在5个棚已经种上了蔬菜,按照去年的价格,蔬菜最低可收入5万元。“刚嫁到桑梓村时,村里要啥没啥,做梦也没想到能靠种地赚这么多钱,现在咱有钱了,正准备盖新房呢,今年的农活我也打算雇人干,咱也当回老板!”王芳秀满脸的喜悦。
“以前我们村没有灌溉深井,一直用河里的水灌溉,瓜菜很容易滋生细菌,不过,现在这些问题都让田书记给解决了。”村民田二军告诉记者。两年来,田福其通过跑资金、引项目,动员群众、组织人力、调用材料、协调部门,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硬化田间道路6公里,打灌溉深井两眼,发展家庭养殖100户,极大地改善了大棚园区的基础设施,隰县桑梓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初具规模。今年年初制定的惠民实事中,农田灌溉项目已经开挖沟渠近千米,瓜菜交易市场和休闲广场已经做好前期的土建工程,后期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
“我们村今年还有好多事要干,实施500亩的土地修整,投资200万元修建第二座跨河大桥,投资300万元的恒温库……这一个个项目都是向全村承诺的大事,不能马虎,这阵子我每天都在跑资金、跑项目,就是为了承诺的实事能快点落实。”田福其告诉记者,桑梓村制订了“一村一品”8年规划,具体目标:到2020年,瓜菜大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川面千座大棚全覆盖,再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00座,实现人均一座棚,人均收入3万元,桑梓村全面达到小康的目标。记者杨琦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