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亮正在给奶羊清洗
王文亮笃信这样一句话:“人无信不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讲诚信。”他的话异常淳朴。这符合他的身份—— —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以卖羊奶为生的农民。
8月14日上午9时,记者在尧都区刘村镇陶家庄村几经打听才找到王文亮的奶羊养殖场。今年50岁的他并不算健谈,说到自己多年来最大的收获,他想了想,说:“我觉得,能被人信任也算是一种成功吧。”在他看来,即使不能大富大贵,也会因为自己诚实守信而足以灿烂一生。
“我以前在煤矿当货车司机,这些黑斑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王文亮摸着自己脸上的一块块黑斑,笑了笑,说,“这些黑斑倒成了我后来做小买卖的标志。”
6年前,从煤矿辞职的王文亮买来一辆三轮车,拉着煤泥到市区周边的村子去卖。刚开始时,他发现有些质量还不如自己拉的煤泥却很是畅销。有人给他支招:“在煤泥里多掺些土,把价格降低一点就能卖得好。”然而,王文亮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招数。“煤泥里掺的土多了,炉火肯定不会旺。这样的煤泥,别人买一次就不会再买了,也就不再信任你。这是在砸自己的牌子。”他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到了另一个办法——让顾客试用。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在顾客试用过一段时间后,王文亮的煤泥生意开始有了起色。“那个脸上有黑斑的人卖的煤泥更好烧。”顾客这样的说辞令王文亮十分开心。黑斑,成了他最为显眼的标志。这样的口口相传,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在他看来,顾客们对他“脸黑心不黑”的评价,则是最为骄傲的品牌。
然而,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煤泥也渐渐没有了市场。这样的现状没留给他多少时间用来失望,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看着同村的村民都搞起了养殖业,他也动了心思。
“把自家的那6分地利用起来,养几头猪吧?”2012年末,在与妻子商量后,王文亮立即自己动手盖了起来。然而,在盖猪圈的过程中,有人建议他:“养羊多好,到了年底能卖个好价钱。”
王文亮一听,也不错。但转念一想,“辛辛苦苦养了一年,到了年底就杀了总感觉舍不得。如果养奶羊的话,就不存在杀羊的情况,而且靠卖羊奶就能有收入”。
对于这一想法,王文亮的家人都大为赞同。为了能购买到良种奶羊,他专门儿上网查资料。在经过一系列对比后,他决定前往陕西省富平县购买萨能奶山羊。
“萨能奶山羊是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之一,是奶山羊的代表型,是当今世界上乳用山羊的代表种。”王文亮翻开一本书给记者念。在这本书上,他密密麻麻地做了很多笔记。“我这人就是这样,要做什么就要把它做好。”他说。
记者在羊舍看到,几乎每只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标签。王文亮解释说:“那是检疫部门在给羊做了检疫后打的标签,证明羊健康无病。有几只羊耳朵上没有,那是给蹭掉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王文亮采用现挤现卖羊奶的方式是从今年7月17日才开始。而在此之前,他则是在养殖场将羊奶挤好装袋拿到集市上去卖。
“因为那样顾客看不到你卖的羊奶里是不是加了水,所以卖得不是很理想。”王文亮告诉记者,“现挤现卖的目的就是让顾客看见我不往里面加水。我不做那亏心事。” 在这个不大的奶羊养殖场里,共有大小15只奶羊,目前产奶的有7只。每天早上4:30,王文亮就起床热水挨个儿给奶羊清洗,然后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4只羊赶往市区。他说:“差不多每天都是6点左右到鼓楼广场,一般赶在7点之前,羊奶就卖完了。回来后还要给其余3只羊挤奶、装袋,给固定上门取奶的顾客留着。”
对于这样的“销售业绩”,王文亮也没有预料到,在他屋子里的冰柜是最好的佐证。他告诉记者,购买这台冰柜的初衷本是为了存放羊奶的,但因为每天羊奶都卖光了,冰柜也就此失去了其“本职工作”。记者打开冰柜看到,里面只放有两个装着馒头的塑料袋。
当天10:15,王文亮边为放牧做准备边向记者介绍,“这两天下雨,外出放羊都到了10点以后。”他补充说,“因为10点以前还有露水,羊吃了以后会涨肚子。到了中午还要把豆腐渣和玉米面拌一起给羊加餐。”
10:30,在离奶羊养殖场不远的一大片碧绿的草地上,15只奶羊贪婪地享受着美味。看着眼前的羊群,站在阳光里的王文亮保守地算了一笔账:“每只羊每天按4斤的产奶量算,一年一只羊的毛收入就是9000元。”顿了顿,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相信诚信卖奶绝不会吃亏。” 记者 卞志强文/图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