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位于吉县柏山寺乡西石泉村的一个叫跳蚤岭的地方分外宁静,只见一片高不过盈尺的核桃树苗丛中,一位身穿白背心的老农正在荷锄除草。这位老农不是别人,正是被乡亲们称为“庄园主”的冯大发。
今年61岁的冯大发,是西石泉村村民,也是吉县出名的“绿色小康户”、“生态大户”、“科技示范户”。经过30年的开发,目前,他家拥有120亩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25万元。
冯大发是从1987年开始从事绿色种植产业的。当年,他看到集体几年前栽种的一片核桃园无人管理,便想接手自己干,为此,他找到村委会商量,村里痛快地满足了他的要求。从此,他成了这块80亩地、400棵核桃树的山林承包人,走上了绿色开发之路。
1992年,县上号召农民栽果树,冯大发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栽果树确实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在核桃园中开辟20亩果园,栽种了苹果树、桃树、梨树和杏树。从此,冯大发痴迷上科技。在2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参加省、市、县、乡举办的果树技术培训班60多次,还专程到陕西洛川、白水、杨凌及运城等地参观,算起来,他用于学技术的费用超过5万元。
冯大发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回报他的是果树管理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正因为冯大发学到的东西多,掌握的信息多,他在栽种果树时,选择的品种都是相对优良的。
到过他果园的行家们都夸赞冯大发的果园布局合理、果树修剪科学、果树品种好。
2002年,冯大发听从技术人员的建议,在果园创办一个苗圃,培育果树苗,走以苗养园的路子。他又承包了40亩土地,将它建成苗木基地。在最初的小打小闹,只育一两亩树苗,渐渐增加到三四亩。从2005年起,冯大发一下子将育苗面积增加到20亩,苗木品种也由单一的核桃品种增加苹果、桃、杏、核桃四大系列20余个品种。他育的果树苗品种都是当今最优良的,以核桃为例,他选育的“辽桃一号”两年就挂果,打破了要吃核桃15年的惯例。他培育的红不软桃,个大、色红、味美、核离、耐贮耐运,成熟采摘40天不软烂,树苗一上市,就被当地果农们抢购。育苗基地的建立扩大,既增加了收入,又让他有了投资果园的资金,从此他彻底改变命运。
近年来,冯大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家农场的种植布局:在管好60亩本地核桃和10亩优种核桃的同时,创办苗圃,培育了10亩油松苗木和30亩核桃苗,同时栽种了10亩苹果树。这些经济林每年可给冯大发一家带来40万元的收入,除去各种开支,纯收入在25万元以上。
靠林果致富的冯大发没有只顾自个儿,而是热情地帮助别人。先后有本地和外地2000多人上门求教,他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让这些人少走弯路。村民张有财,因缺乏经营项目导致家庭贫困,冯大户无偿给他提供360棵桃树苗,还给他传授管理技术。而今,张有财的果园年收入超过13000元。像张有财这样的农户,30年来他扶助的有40多户。他先后义务为本乡果农修剪果树累计1万余株,还被30余家林果户聘请为顾问。在他的带动下,西石泉村农民家家都栽种果树,户户都有了“摇钱树”,同时带动西石泉村和柏山寺乡林果产业的发展。多年来,冯大发还利用自己是林果经营大户的有利条件,帮助周边群众销售林果产品210余万公斤,为当地农民致富做出了贡献。
通讯员 陈健翔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