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暑热仍未退去,加上“秋老虎”时时发作导致气候忽冷忽热。“贪嘴”的人们仍然喜欢在路边吃烧烤、麻辣烫、臭豆腐边喝冷饮,甚是“爽”的不得了,可是却让肠胃“遭了殃”。为此,如何保护胃肠健康?记者访问了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玉萍。
记者:张主任胃肠道疾病有哪些症状?
张玉萍:患者会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严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记者:生活中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严重的还会诱发什么疾病?
张玉萍:引起以上原因主要是肠道感染,尤其是饮食中毒。其主要症状是腹泻,正常人每日或隔日排成形便一次,少数人习惯于排便2次——3次,亦属正常。根据病情腹泻又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季,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发消化道疾病多为溃疡和慢性炎症,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胃炎等。其次是肠道感染。肠道感染,分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旅行者感染和药物引起的感染。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转为慢性腹泻。如果对腹泻麻痹大意不以重视很容易错过腹泻背后的隐患,贻误治疗。
记者:胃肠道疾病哪些人群易“中枪”?
张玉萍: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立秋后因为“贪嘴”吃了不洁食物,尤其是酷爱烧烤的人们,在灰尘里销售的路边摊都爱“招惹”病菌,再加上过量的饮用冷饮,导致胃肠道生病。其次是旅行者,世界各地地跑,领略不同的食物,就会大快朵颐享受美味,最终让胃肠“受了苦”。再者是饮酒、抽烟爱好者极易患胃肠道疾病。
记者:对于胃肠道疾病该用什么药物治疗?
张玉萍:首先提醒患者不要乱用药。如病情需要可对症选用抗消化性溃疡药,止吐药和止恶心药,抗酸药及胃肠胀气用药,消化药(包括酶制剂用药),泻药,胃肠解痉药、抗胆碱药和胃动力药以及其他消化道和代谢用药八大类别组成,西药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常用药,具有起效快,但是在临床上所出现的副作用也是存在的,往往会伤及肝肾的功能,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此病未愈又添新病的情况。中医中药治疗胃肠道疾病已被患者所认可,目前治疗胃肠道常用的中药有党参、山药、白术、茯苓、黄芪、太子参、黄精、人参、白扁豆、薏仁、莲子、大枣等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常用的方剂如理肠调胃安神汤在临床通过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与防复发的用药。胃肠道疾病重点还是要保养。
记者:该疾病应如何保养?
张玉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只吃八分饱。如在吃下顿饭前稍有饥饿感,可始终持有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营养,又能保证每天摄入必要的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可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保持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促进消化,防止便秘。第二,胃肠道和消化系统活动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而精神与植物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建 议适量饮酒和提倡戒烟,对胃肠道的健康来说十分重要。第三,不要乱服损伤胃肠的药物,如因病需长期服用,最好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第四,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尤其是冷食不易过多食用,冷食也会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胃肠道遇寒冷刺激时易出现痉挛,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故应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第五,健康的体质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活动,良好的消化功能也能促进增强体质,适当的加强腹肌锻炼,可以提高腹腔内压力,对腹内下垂的脏器起支撑作用。
部分胃肠运动功能减弱者做腹部按摩,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如能长期坚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习惯性便秘均可起到有效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本报记者 李娇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