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保 用音乐赞美家乡

2013-09-22 20:49: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李福保,1964年出生于隰县,山西音乐家协会会员,临汾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图为李福保正在弹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这里的山水秀,这里的风光美,这里的蓝天更明媚;梨花纷飞果飘香,姑娘小伙身材美。啊,隰州可爱的家乡……”9月16日,李福保在家中边弹边唱起了自己作词作曲的《隰州可爱的家乡》这首歌。

从26岁当老师至今已有20多年,期间李福保一直坚持业余歌曲创作,至今创作了近百首歌曲。近几年,他的老家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回家,心中不由地想写首歌,来歌颂美丽家乡的变化。

《隰州可爱的家乡》这首歌创作于2011年,自县委书记王天郎到任后,隰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对此,从小在隰县长大的李福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产生了歌咏家乡变化的创作激情,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该歌曲的创作。

那么,李福保是怎样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呢?“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唱歌、听歌,一分钱》《我爱北京天安门》《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李福保说,这些歌曲伴随着他度过美好的童年,由此萌生了他对音乐创作的爱好。

18岁那年,李福保来到隰县师范工作,受环境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大开,思想解放,更加激发了他对音乐的爱好和迷恋。工作之余复习功课,一有时间便跑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乐理和歌曲创作的书籍,几册《外国歌曲》都被他翻烂了。“那时学校的梁峻岭老师,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一些基础的作曲知识。后又受毛贞元老师的影响,自学了风琴、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李福保说,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契而不舍地自学,为今后谱曲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对音乐比较敏感,感觉像是天性,看歌谱直接唱歌词。”李福保腼腆地说,他经常把自己新创作的歌曲发到有关网站上,通过网络与全国的词曲作家和创作爱好者进行交流、学习。

音乐创作需要生活、需要灵感,更需要辛勤的汗水。曾经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静悄悄的黎明、在隰州美丽的山水间,李福保经常兴致勃勃地徜徉,寻觅创作激情和灵感,进入艰苦而甜蜜的创作境界。歌词既要押韵,旋律又要朗朗上口,还要符合时代特点及曲调中的一脉相承风格,李福保对他的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3年,在隰县县委、县政府和县文联的支持下,李福保为家乡谱写的《梨乡欢迎你》、《美丽的梨博园》等几首赞美家乡的歌曲先后被收入《隰行漫记》、印象·梨博园》等书中,歌词由我市著名作家王哲士精心创作,风格奔放,旋律优美。特别是《隰州可爱的家乡》这首歌已经被隰县政府制作成MV并在该县电视台长期播放获得好评,成为当地文艺演出的必备节目。

“只要是隰县人,大都听过这首歌曲。”李福保自豪地说。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电视台播放这首歌,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是他创作的,但只要能得到大家的欣赏和认可就感到非常欣慰。

李福保业余爱好不仅有作曲,还有写作、绘画等,在创作的道路上也获得了各种荣誉。他的电影文学剧本《血染的天平》2006年在《电影文学》杂志上发表;歌曲《我不告诉你》荣获2006年4月“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之“新童谣儿童诗歌儿童歌曲”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歌曲《三代红领巾》获中国第三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银奖;歌曲《爸妈在乡下》《大山看着我长大》《月光光》《多想有个星期八》《万家灯火平安夜》等在《青年歌声》《校园歌声》《儿童音乐》《广播歌选》等杂志上发表,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歌曲《彩色的风》《小小红花啊》《动物怎样睡觉》等被制成视频和音频播放。

李福保说,平阳大地也和隰县一样发生了巨变,有唱不完的新风景和好人好事,他将在做好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下,一如既往地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歌曲,歌颂美好的新生活和尧都的新变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文/图记者 赵亿平)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