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峰:百姓眼中的“实诚人”

2014-08-27 07:53: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他,“严”字当头,恪守“两线”理念,勤政清正,作为乡长,保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是他责无旁贷的“最底线”,恪尽职守担负工作职责是他干事做人的“红线”;他,“实”为关键,秉持“两干”精神,踏实扎实干事,坚持在基层为群众干实事,在农村带领群众干实业。8月15日,记者深入永和县交口乡,对被群众称作“实诚人”的党委副书记、乡长田永峰进行走访。

交口乡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全乡大部分居民住在山区,且居住较为分散,交通、吃水等诸多不便,严重制约着全乡百姓的正常生活。2012年5月底,田永峰当选交口乡乡长,他跑遍了全乡的沟沟坎坎,进村入户,到村民的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倾听百姓需要政府为他们做些什么,当听到百姓向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出行难和吃水难的问题时,他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立马变得清晰起来。“田乡长可是为我们村办了件大好事,不但为我们村新修一个大蓄水池,还把原来取水的坑洼路段修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着三轮车来取水,时间缩短了,水质也好了,大伙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正在蓄水池边拉水的辛庄村村民李天成满脸笑容,“以前我们都是到5里地外的山沟里取水,路不好走,得用牛车拉,一来回得两个多小时,不管家里怎么节约用水,也只够用3天,现在我们过来取水一来回也就一个小时,取上一次水用一个星期都没问题。”李天成对记者说道。

田永峰工作踏实,面对困难从不低头服输,总是认真分析情况,提出解决困难的思路和办法。第二岭村的抽水泵因年久老化不能正常工作了,他及时跟县水利局协调,为这个村免费装修了一个新水泵;为了提高百姓到田间劳作的工作效率,他协调有关部门拓宽改造了赵家岭村到索珠村20.6公里的田间道路;为了百姓能够正常用水,他积极和水利局沟通,为全乡打了13口水井。

去年7月份,降雨持续多日,下庄村到索珠村的路被雨水冲刷的支离破碎、泥泞不堪,这让正在下庄村排查安全隐患的田永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决心一定要为乡亲们修好这条路。为了修好这条路,他多次跑到县里争取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整个夏天几乎都是在工地现场办公,和村民一起检验施工质量。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下庄村到索珠村3.4公里的土路全部硬化成了砂石路,由原来的3米拓宽至5米,并且在路旁修了一条1300米的排水沟。下庄村村民刘成材告诉记者:“田乡长为了帮助我们修这条路,中午就从没休息过,不是写就是算,可是操碎了心!”

张家垣村是全乡种植核桃面积最大的村,面积达到4000多亩,但村民们缺乏管理经验,核桃产量不高,品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面对几年来的窘况,村民们心里很是着急。田永峰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跑到核桃地查原因、问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看到桑壁镇的核桃产量和品质都那么好,都是在一个地区生长,这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带着疑问,田永峰到桑壁镇一看究 竟,原来桑壁镇近几年很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经常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前来指导,对该镇村民进行了现场培训,使得该镇的村民对核桃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借着这个机会,田永峰亲自找到省农科院的核桃专家,邀请他们到张家垣村对全乡的核桃种植户和乡村干部进行了培训。为了进一步扩大全乡百姓种植核桃的积极性,他从4000多亩的核桃地划出1000亩作为示范点进行常规管护,由乡里无偿送给村民手剪、锯子、拉绳等材料,又从1000亩地中抽出150亩地进行重点管护,并且每亩地再无偿送一袋复合肥和3.5斤黄豆,鼓励村民在核桃树下进行种植,将成熟的黄豆翻耕于地里进行沃肥。张家垣村村民樊海云告诉记者:“我们家种了30亩地的核桃,全在重点管护的150亩地之内,与别家的树相比,挂果率高了,个头也大了,叶的颜色更绿了。”

近年来,冯苍村村民以种白皮葱为生,但销路难寻,这让村民们的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为了帮村民们渡过难关,田永峰主动找到太原美特好超市驻永和的加工厂,邀请采购经理到村实地考察,通过洽谈、订单,终于使村里的白皮葱进入大型超市,收购价格也由1.15元/斤增加到1.85元/斤。随着销路的打开,村里的白皮葱面积从原来的2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820亩,并且带动了泊洋、闫家坡等6个自然村种植白皮葱。今年63岁的村民吴学林告诉记者:“是田乡长给我们找了一条出路,我们村现在80%的土地都种上了白皮葱,每亩地每年能收入4000多元,比种玉米划算多了。”

田永峰对记者说:“好多项目正在规划和起步阶段,我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让每个村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尽早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让全乡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 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