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台头镇杜建岗:把百姓当亲人 工作当事业

2014-09-15 08:41: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把百姓当做亲人待,工作当做事业干。”这是乡宁县台头镇人大主席杜建岗经常说的一句话。9月11日,冒着突然下起的大雨,记者在该镇西圪塔村“困难户”吉石头的家里找到了杜建岗,他告诉记者:“今天一大早,就接到吉石头的电话说自家的房屋漏水,我就下来了解一下情况,想办法帮他把房屋修好。”“每天握着一只温暖的熨斗,用爱心、耐心、善心、公心、去持久加温,细致入微地去熨纠结、熨不解、熨误会、熨伤痛,就能将千丝万缕的疑难困苦熨成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杜建岗说,只要我们理性平和、不急不躁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杜建岗在镇上主要分管信访和交通,信访是基层的“老大难“工作,也是基层干部最不愿分管的工作。在乡宁县台头镇,杜建岗分管信访工作已有6年时间,从没有因为工作的棘手向领导打过“退堂鼓”,反而更加热心这项工作。

    群众冷暖挂心上
    “如果不是杜建岗,我吉石头就活不到今天,如果有一天我的日子能好起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恩人。”在杜建岗帮其建成的便民商店里,35岁的吉石头边说边流下热泪,他向记者道出了自己这十几年生活的不易。原来,吉石头是一名脉管炎截肢的残疾人,手术费用高,易复发,难根治,起初,政府和村委虽给予了一定救济,但吉石头因无钱看病,生活窘迫,多年来一直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他多次到政府上访,成了镇上的“常访户”,杜建岗第一次见到吉石头时并不负责信访工作,但他却主动揽下了这件事。“吉石头来找我们,是对政府的信任,不能让弱势群体失望。”杜建岗深深体谅到吉石头的难处,并下决心要为其解决困难。
    杜建岗带着感情抓信访,把信访人吉石头当做亲人看,多次来到吉石头家中了解实情,问寒问暖。将其列入低保、特困户重点救助,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协调镇卫生院免费给吉石头治疗、免费拿药,由村委支付其医疗费。在截肢手术中,政府给予救助1万元,杜建岗自己掏腰包资助了他2000元,解决了无钱看病的问题。同时,他还协调信用社贷款5000元,帮助吉石头在芦沟新村建起了小型便民商店,使其有了收入来源,能够自食其力生活,真真切切地让其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心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多年来,杜建岗用真诚的“四心”解决各类信访问题,使接办的信访案件一一得到满意解决。每当解决完一件信访案件,看到信访者高兴的样子,听到信访者感谢的话语,他心中顿时有种从没有过的自豪和满足。

    群众利益无小事
    今年50多岁的河南民工景建礼,早在20多年前,就跟随同乡人来到台头,在该镇一家煤矿下井挖煤。由于常年井下劳作,双腿患上了风湿病,生活几度没着落。后来,他和老乡一起组建了施工队,在矿上干起了小型工程,但碰上煤矿效益不好,拖欠了他8万元工程款。后来,随着煤矿经营承包权的变更,他的8万元也成为了“皮球”,一次次地被踢来踢去。8年时间,景建礼一次次风尘仆仆追债、一次次失落而归。
    被逼无奈,景建礼想到了政府,多次到台头镇政府“告状”,但因为时隔多年,且煤矿经营者“易人”,景建礼的事情成了无人能管的烫手山芋。其时,杜建岗刚刚担任纪检书记,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这个山芋,的确烫手。一连三次,原矿主都给了杜建岗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杜书记,不是我不管,而是他一无欠条、二无证据,你叫我付什么款?”。连吃三次“闭门羹”的杜建岗,心里的那股“犟劲”上来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处理好。
    杜建岗同样发扬“钉子”精神,四处打听熟知“景建礼事件”的知情人,没想到,人家怕得罪人,说什么也不愿意作证。怎么办?杜建岗一不做二不休,盘腿坐在人家炕上,和他拉家常交朋友,逐渐打消他的疑虑,打开了话匣子。就这样,杜建岗最终用正气和真诚,感动了知情人和原矿主,一次性结清了拖欠款。
    那一刻,憨厚的景建礼哭了,一下跪倒在地,连声表示感谢。一旁的杜建岗连忙把他扶起来,说:“老哥,可不敢这样,你越这样,我越内疚。你辛辛苦苦挣下的钱,8年了才拿到手,道歉的应该是我,我的职责就是帮咱老百姓讨公道。”

    把工作当做事业干
    在台头镇工作已有七八年时间,从政府副镇长、政协联络组长、人大主席,不管在什么岗位,分管什么工作,他都有一个习惯:工作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为了加快分管的重点工程进度,双休日他依然在工地一线办公,解决难题,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用同事们的话说:“杜建岗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在分管的交通工作中,他经常深入乡村道路,看线路,搞测量,绘图纸。每敲定一条线路,他都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同时又与工人同吃住、同劳动,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不知疲倦,忘我的工作。3年时间,完成了50余公里的乡村道路硬化铺装,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在全县率先实现了乡村公路、街巷全硬化。
    机关工作是党委、政府全部工作的“保障部”,事无巨细,他履职尽责,创新实践,不断推进学习型机关、文化型机关、效能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建设,干部学习蔚然成风,办公文化满院飘香,节约传统成为习惯,为全镇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乡镇人大工作是他的本职工作。杜建岗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作用,改变了过去代表只在开会提建议的做法,使代表建议议案常态化,每半年组织代表对全镇的重点工程进行一次观摩,如人大代表提出的修建镇区公厕的建议,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采纳,在镇区修建了4个星级厕所,群众拍手称好。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乡镇工作岗位上的杜建岗,始终把郑板桥的这句诗当做座右铭。9年来,他先后10余次获得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先后3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尤为重要的是,他忠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润民”细无声的工作情怀,解决了一桩桩关乎百姓生活的“小事”,情洒台头山乡,获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
    记者杨琦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